1 / 8
文档名称:

2015.1.10沉睡的谷粒醒来.doc

格式:doc   大小:9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5.1.10沉睡的谷粒醒来.doc

上传人:762357237 2019/3/18 文件大小: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5.1.10沉睡的谷粒醒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51101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致橡树》及其给作者的不同感受,这样写有何妙处?(4分),第8段的描写有何特点?作者描写这些场景的用意何在?(5分)“金黄谷粒”喻指什么?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5分),试探究激发作者写作本文的因素有哪些。(8分)参考答案:15.(4分)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表现出作者对来源于劳动人民生活、汲取了中华传统文明营养的、本真质朴的诗歌的推崇(2分,“来源于劳动人民生活、汲取了中华传统文明营养、本真质朴”三者答出任二者记2分)和对自己诗歌创作的反思(1分)。16.(5分)作者通过想象,(1分)依照时间顺序,绘形、绘声,将人物、动物、景物融为一体,简洁而生动地再现出河姆渡人原始质朴的生活图景。(2分)作者描写这些场景意在说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1分)和诗歌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与古老文明的道理(1分)。17.(5分)“金黄谷粒”喻指灿烂的中华文明。(1分)这一段通过设想,深刻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河姆渡文化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崇拜和珍视之情,以及从深厚的古文明中汲取营养和传承中华文明的意愿,(2分)呼应文章题目,深化了主题。(2分)18.(8分)一是中华传统文明亟待发掘、继承和弘扬(从“讳莫如深”一词的妙用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充满期待;(1分)二是在余姚古渡口举办的诗歌朗诵会别开生面,这个诗歌朗诵会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为背景,参加者有孩子、老师、大汉,诗歌有古典诗、现代诗,有本土的诗、外省的诗,还有汉子自己创作的诗,尤其是内容真实、本真、质朴,既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又有浓郁的乡土和生活气息的诗篇,让作者为之震撼;(3分)三是余姚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这里不仅藏龙卧虎,名贤辈出,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古河姆渡人曾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明,让作者十分崇拜。(3分)正是这些引发了作者对于中华文明与现代诗歌乃至整个文学创作的关系的深刻思考,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则点燃了她写作的灵感。(1分),题目中的“唱歌”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4分) 。(4分)(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③段中写道:“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4分)  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心里活动。(6分)(1)大姐:(2)二姐:(3)我和妹妹::“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1.(4分)“歌唱”指:煮鱼时候的声响;冬夜厨房里的欢笑。(2分)感情有:家人的温馨与快乐;关爱给他人带来的温暖。(2分)2.(4分)(1)家的中心或吸引全家人的地方;(2分)(2)给家人带来快乐后的满足感。(2分)(答“给家人买回了鱼”,给1分)3.(4分)(1)“罡风呜咽”营造出夜晚的气氛,反衬家中的温馨;(2)用“温度升高”“热量突围”烘托我们逐渐增多的快乐;(3)暗示对孤寡老人的关爱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4.(6分)大姐:期待吃鱼而又装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