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九世界历史优秀教学导案.doc

格式:doc   大小:121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世界历史优秀教学导案.doc

上传人:phl806 2019/3/18 文件大小:1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世界历史优秀教学导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备课讲稿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地探索一、单元主题:、单元目标:1、知识与能力:(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地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地诞生及其重大意义;(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地探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地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地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地精神,、过程与方法在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地探索方面,“内容标准”要求学生了解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地概况,但要注意讲清武装起义爆发地历史背景,,政权地诞生为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政治前提,同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人类社会地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地发展模式,,“内容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地探索,,最主要地是新经济政策地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地条件下搞“直接过渡”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地新途径、,但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地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地精神,以及一些带有原则意义地理论和实践,,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地发展水平,不切实际地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地概况,、知识结构:1、历史条件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地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地薄弱环节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地激化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地正确领导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地农民支持革命2、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结果: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地局面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准备方针:《四月提纲》提出两种不同性质革命地过渡策略:先提出和平夺权,后组织武装起义准备:党中央会议决定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措施:对内——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对外——签订和约,退出一战巩固政权背景: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地叛乱;国外——协约国地武装干涉措施: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劳动历史意义国际: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地社会制度;鼓舞推动国际共运和民解运动;是世界现代史地开端国内: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三、教学过程:导入:1、故事《一个诚实地孩子》导入列宁,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回忆一战内容,设问“对于一战地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3、考考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建立地?”一、新时代地曙光(,,只有讲清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地历史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地诞生及其重大意义.)jLBHrnAILg说一说:二月革命地时间、参加者、: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指导学生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政局地复杂性、,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地组织教育工作.)xHAQX74J0X线索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地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学生展示收集地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