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们车队经常接到一些年青车迷的来信,询问我们是否设有改装训练班,或者能否到我们那里“学改装”。在他们的心目中,汽车改装可能只需上一些短期训练课程或是到改装店、赛车队呆三两个月便可学懂,但这些人中间很多连基本的汽修知识也不懂,他们不知道,光是要成为一位合格的汽修技师都需要3至5年的学习,要成为专业改装专家,10年以上的经验是最起码的条件。不过很多车迷也不是想以汽修或汽车改装来作终身职业的,他们只是对这科目很有兴趣,想花点业余时间去研究一下而已,因此这期“改装物语”便让我们来转个话题,谈一谈怎样业余地学习改装吧。国内改装杂志初看业余地学习改装的最佳方法是看汽车类杂志(我也是这样开始的),大部份的汽车杂志都会有提及或介绍改装车的篇幅,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和专业汽修技校的教科书相比,汽车杂志图文并茂的内容有趣和轻松得多,令一般车迷较易接受。当有了起码的概念和认识后,便可开始看一些专门谈改装的专业杂志(像《改装与四驱》),慢慢地消化每期不同的内容,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大看得明白,但在一段时间后便会领悟个中原理。可惜国内十分缺乏这类专业杂志,严重影响车迷们的学习进度。反观国外改装杂志非常盛行,而且通过不同的杂志可以了解到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改装文化,对于刚接触改装的车迷来说,是扩阔眼界的极好渠道。由于没有语言障碍,港台的改装杂志应是最受欢迎的。香港由于信息发达和改装文化开始得早,车迷已经很成熟,加上没有进口税和消费税的原因,令进口配件价格相对低廉,因此改装配件市场基本上是世界名牌货的天下。翻阅香港的改装杂志,你会看到最新型号的跑车装上大量名牌配件,加上字少图多的内容和赏心悦目的版面设计,绝对是取得最新改装配件信息的最佳途径。但说到较深度的开发技术和机械原理,台湾的改装杂志会相对容易满足喜欢寻根问底的车迷们。由于台湾有自己的汽车工业,衍生出来的众多配件厂、加工厂开发和供应了大量价廉物美的改装件给同样是本地产的多款汽车,反而一些国外名牌由于价高而不太吃香。另因本土生产汽车的机械规格和性能表现并没有原厂的高(台湾生产的车大部分是由国外车厂授权制造,并不是自主开发的),很多车迷都喜欢把原来的发动机换成进口的二手原厂大功率发动机,不满足的还要再为它加个涡轮增压器才满意,这些改装事例和过程在老练的改装编辑笔下都成为了改装车迷们很好的教材,在学习改装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当然是以主流的英语为最佳(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改装配件,它的出口型号一定有英文说明书)。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是最多英语改装杂志出版的地方,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除了一般的房车改装,更细分到专门谈个别品牌、超级跑车类、皮卡、专业赛车甚至是货车(对,是货车!)的改装。由于地域和文化习惯不同,三地的改装风格和取向也不尽相同。澳大利亚杂志较多大排量(4升以上)的澳制和日制跑车改装介绍,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亦是一个大熔炉,欧系、日系、美系和最近冒升的韩系车款都很流行,大量的专题改装杂志也助长了改装风气,但普遍来说也是偏向大排量和大马力的Turbo车改装介绍。此外由于当地流行直线加速赛,因此改装杂志都喜欢用车子的0-100km/h和0-400m加速表现来衡量改装车的性能。英国的改装杂志是我的至爱,连续看了超过20年的杂志不但令我成为了改装专家(我从来没有进过正规的汽车技校),也是我当初建立赛车队时的主要信心来源之一。英国改装杂志的特点是较多谈论小排量车(2升以下)和较少用增压方式来提升发动机的马力,取而代之的是用较细致的手工和更换精密部件来榨取小排量发动机的马力。另外英者都喜欢到赛车场测试改装车,因此报道时多用赛车场圈速而非其它地方常用的0-100km/h直线加速来作性能表现比较。其实世界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改装文化,有些时候甚至连零件的名称也不同。像内地称为刹车“盘”的这个东西,在港台被称为“碟”,在美国叫rotor,但以说纯种英语自居的英国人却叫它是disc……很可能还有更多的其它叫法。由于语言的关系我很少看中英文以外的杂志(偶而也会翻阅一些日文的,但是我的日语水平连一知半解都做不到)。总的来说欧美的改装杂志水平整体水平较高,而且在报道改装实例时会更多使用科学和客观的方法去评审真实效果,例如会用流量台来测试改装空滤的透气度和用测功机来比较改装前后的性能提升幅度,加上当地汽车文化历史悠久,车迷水平普遍不低(有统计说在美国有差不多1/4的男性驾驶者能为爱车作简单的DIY维修),能滥竽充数的机会甚少,因此能立足的改装杂志都具有非常高的公信力。网络上的改装资讯近年互联网的兴起大大增强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对改装车迷来说,要获取最新的改装信息和情报比以前容易得多,尤其是一些专题讨论区的成立更令很多车迷能即时交流一些改装经验和意见。事实上国外一些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