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时间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成现实,列宁主义。中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现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生活的实践性: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大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够成立社会发展的动力。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发展是前进和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普遍存在,不同事物的矛盾有时具体的、特殊的。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