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别让“人文”蒙蔽了你的眼睛
2009年12月16日晚,我列席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座谈会,作为一个与会者我只是在静静的聆听,有些话颇有感触,但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担忧。俗话说“七年之痒”,我觉得东华发展到第八个年头,老师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正像夫妻间结婚日久,新鲜感慢慢丧失,对待工作的投入和激情也正在一步步锐减。大家开始抱怨,开始懈怠,也开始在自我满足。如果让这种思想成为一种怨天尤人的行动,那么就会对我们这个团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相信学校召开班主任座谈会的初衷就是给长期辛苦在一线的班主任们提供一次交流的平台,一个倾诉的场所,一种发泄的方式。我可以理解作为学校领导的良苦用心,学校一直以来都在竭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说破无毒”,如果只是停留在说的层面上倒也无妨,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班主任们的心声,从而采取一定的方式适当的改变一下管理的环境。让老师们轻装上阵,倾心工作,那样目的是真的达到了。可是很多老师的发言直白的让人深思,很多声音听似有理,但经不起斟酌。
刚到东华就听很多人说,学校的管理特别人文,建校七年鲜有老师离校,当时感到很庆幸,到这样的学校完全可以一劳永逸了。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以人为本,发挥每一个人的最大潜能,这一点无可厚非。可是渐渐的让人感到人文也是一把双刃剑,这样的环境,可以让上进者在充满竞争的氛围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华,也可以让庸懒者在得过且过的现实中失去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东华在招聘制度上的大胆----广泛的吸纳优秀的大学生和选拔全国各地的在职优秀教师,走在了很多学校的前列,这些源头活水的不断注入也让学校充满了活力,可是我们也发现只进不出的用人制度,渐渐的显露了弊端,一部分中庸思想者慢慢学会了自我满足,不思进取的人越来越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世界民营企业五百强的华为集团其人才流动的标准一直界定在5%上下,微软直到今天人才的流动还始终控制在8%左右。所以东华要想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用人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适度的人才流动不但可以激发人的工作潜能,还能在危机和忧患中寻求更大的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仅为20%
—30%;如果施以激励,将使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出80%—90%。学校为教师提供的是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因而一旦激励不当,则会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合理有效的激励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力和潜力,培养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但是吃大锅饭,人均主义日久天长好坏一个样,极容易让一部分庸懒的人得过且过,也容易让一部分潜心工作的人牢骚满腹。
目前发达国家企业普遍推行一种称为“全面薪酬战略”的薪酬支付方式。所谓“全面薪酬战略”,即企业付给雇员的薪酬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类,两者的组合即为“全面薪酬”。“外在的薪酬”主要为员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内在的薪酬”则是在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酬薪。我想,我们学校同样可以在酬薪制度上动一番脑筋,工资高并不一定员工的积极性高。拿着10万的工资只做5万的劳动其实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限的薪酬发挥最大的功用,才是改革酬薪制度的重中之重。
人们常说知识分子难管,其实是管理者还没有完全了解他们的内心。因为育人的活动其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