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建制沿革定州,是一座具有26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成为河北名城。[1] 定州的历史变迁,唐杜佑的《通典》记载的非常详细,《通典·州郡·博陵郡》说:“定州,帝尧始封唐国之地。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魏所并,后又属赵。秦为上谷、钜鹿二郡之地。汉高帝置中山郡,景帝改为中山国。后汉因之,晋亦不改。后燕慕容垂移都于此,北岳常山在焉。后魏为中山郡,兼置安州,道武帝改为定州。后周置总管府,领鲜虞郡。隋初郡废,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领县十一:安喜、北平、鼓城、恒阳、新乐、义丰、望都、无极、唐昌、深泽、陉邑。五帝时期公元前26-22世纪定州归九州之一的冀州管辖。公元前2361定州为尧帝封地。春秋公元前649年齐国国相管仲在今定州境内筑一城,即今天的定州城。公元前506年鲜虞国改称中山国,定都中人城(今唐县西南一带),定州属中山国  战国公元前414年 中山国迁都于顾(即今定州城,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都)  公元前408年魏国攻灭中山国,顾(今定州城)归魏国管辖。  公元前380年中山国国君桓公励精图治,彻底打败魏国,而成功复国,顾(今定城)又重新回到中山国手中,不久,中山国将国都由顾迁到灵寿城(今石家庄灵寿县)。  公元前323年中山国国君称王,全国统领26个城邑,其中包括顾(今定州城)。  公元前296年 赵国攻灭中山国,定州归赵国管辖。  公元前228年 秦国攻灭赵国,定州归秦国管辖。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中国,先置36郡,定州归巨鹿郡管辖;后设47郡,定州归恒山郡管辖。西汉朝  定州城,当时名叫卢奴县,为汉高祖刘邦所设置。  公元前154年定州仍称卢奴,为中山国国都。定州全镜及其所辖范围,被称为中山国。汉景帝(刘邦孙子)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国王县(今保定满城县)、北新城(今保定徐水县)、唐县、深泽、苦陉(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安国、曲逆、望都、新市、新处(今定州大辛庄镇)、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陆成(今保定蠡县)、安险(今定州固城村)。  三国时期  公元221年定州及其辖地仍名中山国。公元232年仍称卢奴,曹衮被封为中山恭王,驻地卢奴(今定州城),管辖9县。  西晋  公元265年仍称卢奴,为中山国治所。晋武帝封司马睦为中山王,驻地卢奴,卢奴(今定州城)管辖8县。  东晋十六国  公元386年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鲜卑人慕容垂建后燕国,定都中山(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建都),把卢奴(今定州城)改名为弗违,管辖8县。  南北朝  公元397年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中山归北魏,设置安州,治所在中山,将弗违(由卢奴改称,今定州城)复名卢奴(今定州城)。当时的定州城是三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一是安州的州府所驻地,二是中山郡的郡府所驻地,三是卢奴县的县府所驻地。  公元400年拓跋珪改安州为定州(这是定州的名称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定州二字出现),治所在中山,定州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中山郡治卢奴(今定州城),辖7县。即定州的州治在中山郡,中山郡的郡治在卢奴县(今定州市)。这是定州这个称谓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但当时定州并不局限指今天的定州城,而是指定州所管辖的整个地区。当时的定州是古代行政划分州、郡、县中州的概念。  公元534年定州属东魏,仍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  隋朝  公元583年设置定州总管府,驻扎鲜虞县(由卢奴改称安熹又改称鲜虞,即今定州市)管辖定州、冀州、灜州三州军事。  公元607年改定州为博陵郡,郡治鲜虞县(今定州市),管辖10县。  唐朝  公元621年归唐,复置定州,管辖10县。  设定州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5州:定州、恒州、并州、灜州(州治在今沧州河间)、廉州(州治在今石家庄藁城市)。  公元623年设置定州大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32州:定、洛、相、磁、磁、黎、冀、深、蠡、沧、灜、魏、贝、景、博、赵、宗、观、廉、井、邢、栾、德、卫、满、幽、易、燕、平、营。  五代十国  公元951年设置定州义武军节度使,驻扎定州,管辖3州:定州、易州、沧州。北宋  公元1048年设置定州路,驻扎定州,管辖8州。  公元1113年改定州为中山府,治所在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金朝  公元1128年定州归金国。公元1129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  元朝  公元1219年归元朝,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3县:安熹、无极、新乐。明朝  公元1369年改中山府为定州,州治在安喜县(今定州市),从此中山府的名字不再出现。  公元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