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防治常识
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
一、对社会的影响
艾滋病带来的过早死亡,造成劳动力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造成贫富差距和贫困人口增加
造成心理恐慌和社会不稳定
二、国内的相关调查显示:
感染HIV后:
1、失去工作
2、收入下降
3、孤儿孤老问题
4、医疗费用上升
艾滋病流行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
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的流行现状
艾滋病的防治措施
一、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发现
艾滋病发源于非洲,1979年在海地青年中有散发,后由移民带入美国。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的介绍了他们发现的五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
1982年,这种新的疾病被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后不久,艾滋病迅速蔓延到了各大洲。
1983年法国科学家蒙坦尼尔首次从艾滋病前期患者的淋巴腺分离出了该病病毒,并将其命名为“淋巴结相关病毒”。
1985年6月,由上海入境的一名美籍阿根廷青年男性游客因艾滋病住院,治愈无效,死于我国境内,这是出现在我国的首例艾滋病。
1986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这种新病毒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所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的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疾病。艾滋病只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艾滋病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复制速度快,进入人体后主要破坏具有免疫功能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
艾滋病危害大、病死率高,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
艾滋病病毒的特点
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低于乙肝病毒,在干燥环境中很快死亡,一般消毒剂能将其杀灭)。
病毒基因变化多样,具有迅速变异能力。
主要攻击机体的T淋巴细胞。
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等体液中,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唾液、眼泪等的含量都很少,尚不足以构成传染。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
母婴传播(通过胎盘、分娩、哺乳等)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制品等)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的条件
AIDS病人
健康人体
排出
新的HIV感染者
HIV感染者
进入
存活且足量的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