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刑法典型案例.doc

格式:doc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刑法典型案例.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15/10/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刑法典型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刑法总论陈兴良第一讲刑法的概念与特征(一)案例被告人王某于 1998 年 3 月 7 日手持一张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上取款,卡上存在 500 元人民币,王某欲取300 元。在取款时由于操作失误多加了一个零,取 300 元变成取 3000 元。没想到,自动取款机并未因操作失误而拒付,而是果然吐出 3000 元,使王某大为意外。王某出于好奇,又操作一遍,结果自动取款机又吐出 3000 元。此时,王某已经知道自动取款机出现故障,但出于贪心,王某又先后从自动取款机取出人民币 2 万元,占为己有。案发后,王某认为又不是我到银行去偷钱,是自动取款机把钱主动送给我,王某的辩护律师也认为这是一个不当得利的问题,属于民法调整的行为,不构成刑法中的犯罪。那么,本案到底是民法中的不当得利还是刑法中的犯罪呢?(二)。具体地说,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具有以下特征:(1)公法的特征法律有公法与私法之分,公法是涉及公共利益,尤其是国家利益的法律;私法是涉及私人利益的法律。在公法关系中,国家和个人处于法律上的从属地位,而在私法关系中,公民之间或者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处于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刑法作为一种公法,个人处于受国家权力支配的地位,只要主体的行为触犯刑律构成犯罪,就应当受到司法机关的刑事追究。(2)刑事法的特征刑事法是与民事法、行政法相对应的概念,凡与犯罪有关的一切法律,均可称为刑事法。因此,刑事法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3)强行法的特征强行法是与任意法相对应的概念,任意法具有意思自治的性质,法律允许法律关系参加者自己确定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而强行法则是必须强制执行的法律。在刑法中,某一行为一旦构成犯罪,除少数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以外,一律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不允许私了,因而具有强行法的特征。(三)刑法的分类刑法可以分为:(四)我国刑法的制定过程我国 1949 年至 1979 年 30 年间没有刑法,只是在建国初期有三个单行刑法:《惩治***条例》、《惩治***条例》和《惩治妨害国家货币条例》。1979 年 7 月 1 日颁布第一部刑法,1980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1980 年至 1997 年,先后颁布了 24 个单行刑法,对刑法进行修改补充。1997 年 3 月 14 日对刑法进行修订,颁布了 1997 年刑法,也就是现行刑法。现行刑法共计 452 条,规定了 314 个罪名。1998 年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 1 个单行刑法和 5 个刑法修正案,此外还颁布了 8 个立法解释。(五)案例的分析意见王某第一次获得 3000 元人民币,是操作失误所致,具有不当得利性质,但后来他明知自动取款机发生故障,还多次取款,这是利用自动取款机的故障进行盗窃的行为,数额较大,其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由此可见,王某的行为已经触犯刑律,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第二讲罪刑法定原则(一)案例2003 年 1 月至 8 月,被告人李宁为营利,先后与他人预谋,采取张贴广告、登报的方式招聘男青年做“公关人员”,并制定了《公关人员管理制度》。李宁指使他人对公关先生进行管理,并在其经营的“金麒麟”、“廊桥”及“正麒”酒吧内将多名“公关先生”多次介绍给男性顾客,由男性顾客将“公关人员”带至南京市“新富城”大酒店等处从事同性***活动。关于本案,辩护人提出,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同性之间的性交易是否构成***未作明文规定,而根据有关辞典的解释,***是指“妇女出卖***”的行为。因此,组织男性从事同性***活动的,不属于组织“***”,依照罪刑法定原则,李宁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而法院认为,***就其常态而言,虽是指女性以营利为目的,与不特定男性从事性交易的行为;但随着立法的变迁,对男性以营利为目的,与不特定女性从事性交易的行为,也应认定为***。对***作如上界定,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问题: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二)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我国刑法第 3 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1979 年刑法规定了类推制度,到 1997 年刑法确立罪刑法定原则,这是我国刑法进步的表现。(三)(四),法律规定可以分为显形规定与隐形规定。,根据可能文义解释法律。在罪刑法定原则下,刑法解释有一定限度。李宁案实际上就是一个法律解释问题,到底如何理解***,主观解释论与客观解释论,应当根据客观情势变化对法律进行解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