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后危机时期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问题.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后危机时期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问题.pdf

上传人:544272817 2011/7/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后危机时期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问题.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资本与金融
后危机时期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问题
郭田勇廖力理地检测金融系统性风险,并相应减轻产生的问题得到早期处置。这意味着宏
商业周期中的溢出效应。观审慎监管下,能够尽早发现风险并采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金融监管体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大或出现连锁
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而宏观宏观审慎监管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反应,但是立即纠正措施会产生一定的
审慎监管问题在成为普遍关注与重视的反周期操作将对资本充足率有更高机会成本。第二个问题则是关于货币政
焦点的同时,也无疑成为了金融监管发要求金融业的周期性问题已经成为了策行为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都
展与健全的必然趋势。在人民银行公布世界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之一。机构应必须处理好不确定性问题。这要求明确
的年第三季《中国货币政策执行该在经济繁荣时期储备更高水平的资各相应主管机构的目标,并,在预先制
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本,以便在经济萧条时期拥有更大的缓定的目标基础上,建立分析框架用以指
是当前推动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 冲余地。相应地,监管机构也应采取反导实现其政策。但是,在制定严格的行
这标志着中国将开始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周期调节政策。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为准则、约束力规则以及进行日常的政
机制,以弥补微观审慎风险监管的不是,不是所有周期性都是不好的,要根策执行时,都将产生较大的成本。
足。正确、全面地建立起宏观审慎框架据其根源来判断,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宏观审慎的政策差异可能导致监管
不仅是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组成部“内部周期性”,而经济的周期性是有利套利事实上,监管套利行为并非近期
分,也是经济和金融业稳定、协调、可于长期发展的。才出现的问题。在世界性的金融改革进
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作为一个典程之中,尽管一再强调国际监管合作,
型的宏观审慎工具,就是反周期操作的但一方面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尽相同,且
宏观审慎监管概述体现。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虽然不能结宏观审慎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国家之间
宏观审慎监管”一词,在世束繁荣衰退周期,但将有助于减少幅完备完全的沟通很难实现;而另一方
纪年代末,曾由国际清算银行的前度。我国央行在《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面,部分全球化标准在制定时往往忽略
任总经理提出,并很可告》中明确提出, “只有银行在经济高了一些国家的市场情况和相应需求,以
能是首次提出。实行宏观审慎监管的根涨时计提充足的损失准备,在衰退到来致于较为片面,所以相应的监管措施也
本原因是:尽管金融机构和企业选择谨时才不致于因拨备不足而被迫紧缩贷较难达到一体化。
慎的个体行为,却仍可能会在整体上造款”。这意味着,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然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宏观审慎
成系统性问题,加大系统性风险。宏观率标准很可能提高,以限制杠杆率。但政策的差异性很有可能会导致监管套利
审慎监管反映了一个失败的组成性问是,与此同时,这也会为国内银行业带的产生。监管套利是指金融机构利用监
题: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使每个金融机构来巨大冲击和挑战。管政策之间的矛盾进行套利,它虽然在
和产品安全而使金融体系安全。宏观审立即纠正措施与政策制定及执行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除监管政策的漏
慎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先发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