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真实的青春没有逆袭.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真实的青春没有逆袭.doc

上传人:雾里看花 2019/3/21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真实的青春没有逆袭.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真实的青春没有逆袭24岁的林宇第一次当伴郎。他在淘宝上悉心置办了一身正装,颜色灰暗、款式规矩的衬衫加西裤。当初找工作时,也不曾有这样拾掇自己的兴致。在外地的大学室友要结婚了,特意叮嘱他:“不要穿你的万年球服过来。”林宇对室友的老成一番嘲弄,还是郑重地答应了。套上装成熟的衣服,林宇感到一阵别扭,却是欣喜的烦恼。他人的婚礼,自我的规范,对这个大学结业生来说,生活似乎要进入正常化的轨道。林宇属于社会所解读的“自我中心”的一代。消费主义的风潮裹挟了他们从童年至青年的全部过程。同时,他们又处在一个剧烈变化、理想主义远去的时代,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单纯到世故、从无知到精明的火箭般成长。他们的青春期,注定要比任何时候都短暂。被现实被自己挫败 2003年以后,大学扩招的就业潮持续高涨,读书的性价比劣势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传统功能。昔日的象牙塔被混乱的价值打破,在去理想化和保持出世精神之间徘徊。培养精英的意义不再,整个社会在慨叹中国的高校已沦为职业培训场而又不足够实用的时候,普遍的落差感便成了这代人的心理共鸣。“毕业即失业”并不是夸大其词的恐慌制造,是大部分人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另一种参照:官富二代们的嚣张跋扈和不劳而获。普通的年轻人甚至无需从网络和报端上获取信息,因为同龄的“李天一”们或许就在他们的身边、宿舍、校园内。“只有身份才能改变身份”的社会判断深深烙在他们尚未成熟的价值体系中。“即使按部就班完成学业,也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出路。对普通人来讲,这是一个在起跑线上就已输掉的时代。”林宇说,也许正是这想法,让他选择了“混”。大一的第二个学期,林宇挂科了。学校把成绩单寄到家里的时候,他和父母都不以为意。这个家庭还没有从儿子考上北京重点大学的喜悦中冷却下来。2006年,大学生的贬值和就业的困难已经被社会热议,却并不影响一个西部县城对高等教育的过度期望,进入大学在那里仍然是一个神话式的前程。热浪般的羡慕与祝贺中,林宇被父母送到了北京。像魔咒一样,挂科越来越多。被寄予厚望的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足球。学校有很多人都拿不到双证的先例更是增加了安全感,让他自动屏蔽了内心深处的不安。“从当时挂科的比例来说,不乏有那么一批人,有人甚至没到4年就退学了。”林宇试图为自己当时的心理找原因,“我的意思不是说,你看,还有比我差的,应该是有一种比较普遍的潜在东西在作用着我们这些人。”等他发现大溃败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马上要毕业了。“知道双证已经拿不了的时候,就开始破罐破摔了。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已徒劳。”他放弃了任何可以补救的机会,带着一张结业证离开了学校。“分别那天,所有人说这没什么,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虚幻的逆转林宇不是没想过另谋出路,他称之为喜剧式的创业计划。他不断重温足球中的经典逆转。2004~2005赛季欧冠决赛利物浦对AC米兰,上半场连进3球的米兰几乎已经稳坐胜局,孰料下半场利物浦连扳3球,最终靠点球逆转登顶,拿下了冠军。这场赛事,林宇每看一次都会热血沸腾,像信仰一样为之膜拜、癫狂。他开始执拗地认为,自己的一生将只与足球有关。他注意到很多人工作之后仍然愿意回学校踢球,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场地、赛事和信息平台。这或许是一个商机,可以做类似于足球联盟的网站。这个想法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