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低体温的危害.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低体温的危害.doc

上传人:小枷 2019/3/21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低体温的危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有研究表明,轻度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骨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释放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减少皮肤血流量,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增加伤口感染率[11]。Kurz等[11-13]报道,择期大肠切除手术病人在手术期间发生低体温,相对于未发生低体温的病人伤口感染率增加3倍,住院时间延长20%左右。 对凝血机制的影响轻度低体温可使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聚功能受损,抑制凝血级联反应,降低凝血物质活性,血液黏滞度增加,降低凝血酶的活性,明显增加术中失血量和对同种输血的需求[2,3,14]。而大量库血的输入可以使“冷稀释”效应更为明显。 对心血管的影响轻度低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做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Frank等对接受胸部、腹部和血管手术的高危心血管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体温较低的病人相对于正常体温者的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了300%[15]。 代谢紊乱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的供给,体温每降低1℃,约降低机体需氧量7%[16]。低温会使麻醉药在体内的代谢减慢,导致术后清醒时间明显延长。当氧传送不足,甚至不能满足低温时低氧化代谢的需求,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其明显,体温每下降1℃,脑血流量减少6%~7%,出现意识障碍、判断力损害和模糊[17]。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手术方案越来越成熟,如何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已是促进病人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术中低体温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通过护理干预手段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减轻低体温的危害,已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着重探究的问题。3 预防低体温的措施多项研究表明,通过预防术中低体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减少进出手术室途中的热量流失病人在进出手术室途中应给予足够的包裹,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19]。冬天,如果室外长距离地运送病人,最好使用全封闭的交通工具,防止病人长时间的暴露在低温环境内。 减少暴露体表的热量流失在手术中对于手术部位皮肤,采用含碘的3M手术粘贴巾粘贴在切口周围裸露的部位,保护皮肤,减少皮肤散热,减少手术中无菌单对皮肤的冷刺激[10]。对于非手术部位,由于躯体暴露热量容易散失,而且体表温度比中心温度下降速度更快,因此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暴露面积,注意肢体保暖,尤其对于小儿、老年人及危重病人[20]。 减少因消毒液蒸发带走的热量因为乙醇在皮肤上能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量,可使体温在短时间内降低。因此,在手术消毒过程中不采用挥发性的消毒液,可用Betadine等消毒液代替挥发性的消毒液[10]。 设定合理的手术室温湿度 Lilly认为,手术室温度最好不低于24℃,相对湿度40%~60%为宜[21]。 输入加温的库血、液体实验表明,术中若静脉输注大量低温液体,可诱发寒战,短时间内输人大量4℃的库血,不但可造成低温,还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