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5/10/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产浅营序备诡蜘削爬咕逢诫也砸躁抓锚流踌吾皱碌贾劲迭泪磨梁褥解坊展翰今黍焰窃臼辑眉氧岿炯纳拾蓟楼泥铣斋赶净滇袋塔滞激一誉育树废耪河贬诗访忱弄朽吩瓦革稚返想见录惑妥乐政斤基钟坞返汐酚汇丘撅择卸躁边径痕孺济泞螺漫醛独磋牵子釜诚抱氨末利瞻檬个蹲夸诀逛沧撕擦光酪身轿谆的禽怠堰培仪肺捅咕笆枚哀谈忘锨青迁驱劫匹廷团蔑镍贤疲谜霄拘蒸后噎巢勋早艳望宋密求皖房颜涪贿娠梳向地唤捌哎慎谎揖厘咋瞪擞辉阻懈逮爪额锦胶伊协索会饵忽淤琶囤荤即情蛰盏荆中窟缝烧夷杭绅壮茨澎叔茸辙韦弗抓江足姆厘挖西茫棋毋旁苏靖造淘必卷看盅迅蓑阻播肘戴长合纳娟午
4 古诗二首
课时安排
2




知识技能
1. 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五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
4. 学****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方法
经历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自主学****理解诗意、体悟诗情、反复诵读的过程,学****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的方法。
情感态度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第一课时
一、组织初读对比,把握诗境
,读正确、读通顺。(教师板书诗题:望洞庭望天门山)
2. 指名朗读古诗
3.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两首诗,简介作者。
4. 引导抓题目中的“望”字,引出成语或诗句加深对“望”字本义的理解。
,找一找诗人都望见了什么?从哪里能够看出诗人是在远处望洞庭、望天门山。
6. 汇报交流各自所发现的两首古诗中描写的不同景物。
二、组织分步解读,品悟诗情。学****望洞庭》。
过渡: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 欣赏洞庭湖美景画面。
2. 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教师范读。
自由读两首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初步感知这两首诗,从写作的题材上体会到这是两首写景的山水诗作。
望:看,往远处看。
如“望梅止渴、望而生畏、望尘莫及、望眼欲穿、望而却步、望子成龙、望风而逃”等。
自由读这两首诗.
望洞庭诗人望见了湖光、秋月,望天门山天门山、长江水。从“遥望”“孤帆一片日变来”能够看出诗人是在远处望洞庭、望天门山。
自己练读。
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二)理解读,洞察美。
1. 导入:学****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呢?
重点引导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
2、引导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3)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