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百家讲坛-苏轼03-大难临头.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百家讲坛-苏轼03-大难临头.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3/22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百家讲坛-苏轼03-大难临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一场飞来横祸把他投入监牢,一批书稿诗文置他于杀头之罪,宋朝史上一次有名的大案---乌台诗案,就发生在他的身上,身陷囹圄的苏轼,是否能逃过这场大劫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将为您讲述苏轼人生历程中的一次灭顶之灾---大难临头。在昨天的节目当中,康震老师说到,王安石变法,苏轼始终是站在对立面。他几次向神宗皇帝进言,极力抨击新法的弊端。苏轼的议论自然引起王安石的不满,王安石通过亲信网罗罪状,弹劾苏轼。苏轼感到在京城的日子呆不下去,就上书请求到外地做官,离开这是非之地。元丰二年四月,苏轼来到了湖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吴兴做知州。就在他刚到任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把他投入了监牢。那么,这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究竟犯了什么罪?他在狱中遭遇了怎样的磨难?苏轼能躲过这次灭顶之灾吗?康震:上一集我们讲到,苏轼初出茅庐,反正是不顺,地方上开始不顺,后来到了中央呢也不顺,在中央呢因为待得不顺,所以想到地方上去顺,待了八年,应该说做得还是相当不错。那么,就在他要去湖州当知州的时候,有一个灭顶之灾降落到他的头上,这灭顶之灾是什么呢?因为苏轼在这好几年当中一直都没有在中央工作,对当时的朝政的局势不太了解,作为革新变法的领袖人物王安石,在六年的里面先后两次被罢免了宰相,反对派的领袖人物司马光,彻底回到了自己家,闭门著书,主持编写《资治通鉴》,不问国事,这都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重大的事件。那这个王安石离开了宰相的岗位,司马光不问朝政,那朝廷里头倒是什么人在活动呢?这不空了吗?没有,活跃的人物大有人在,主要有三类人:第一类,当然是宋神宗啦,这时候的宋神宗已经三十多岁了,早已经不是那个什么事都要征求王安石意见的小伙子,随着改革变法的不断地推进和困难的不断地增加,宋神宗已经变成了一个希望惟我独尊,而不是再需要百家争鸣的这样一个趋近中年的皇帝,它需要有皇帝的权威。第二类人是谁呢?以宰相王珪为代表。这个王珪呢,叫做三旨宰相。什么叫三旨宰相呢?请圣旨、接圣旨、传达圣旨。政治上碌碌无为,但是勾心斗角拉帮结派,谁的大腿粗就抱谁的腿,是此人的主要特点,这是朝中的一股势力。第三股势力是谁呢?是王安石的门生,以及他提拔的新人。代表人物是:权御史中丞李定,权监察御史里行-舒亶、何正臣,这个御史台主要是做什么工作的呢?就是负责监察、审理、审讯、监督朝廷官员的,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国家的监察部。权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部的部长-李定。刚才说的舒亶和何正臣是监察部的官员,他们都是靠着革新和变法的潮流走上高位的,对于他们来说政治利益在哪儿呢?就是最担心的是像司马光和苏轼这样的反对变法的旧党人物卷土重来。那么在这里边儿像李定、舒亶、何正臣这不过是一些前台主刀的人物,王珪呢是个敲边鼓的,宋神宗是平衡旧党人物和新党人物的真正的幕后的操盘手,就是这么一种关系。画外音:宋神宗在年少的时候就有变法的志向。然而,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由于来自各方的政见不同,这不免让宋神宗有了强烈的挫败感。他决定拿出皇帝的权威,以更为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对于那些反对变法的保守派,要毫不留情地予以严惩。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看准了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