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维普资讯
第卷第期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月· .,
流光飞舞浮光掠影
——《青蛇》之意境分析
朱丽娜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
【摘要】作为一种审美崇尚,意境已深深地积淀于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心理之中,并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状态而随时
可能渗透于艺术作品之中。中国电影求其神似,求其意境,追求影片内涵的抒情写意性和镜头画面的诗化意境。我们知道,意
境的形成是从“情景交融”开始,通过“虚实相生”接通有限与无限的,所以,意境具有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象外之象”等三方
面审美特质,它们相互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意境的本质和内涵。意境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里占据着“中心位置”。因此,无论
是哪一代中国电影导演在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追求意象和意境的审美体现,注重通过意象的组合,感物兴情,情与物融,营造出
浑合无垠以至两忘的审美意境。
【关键词】电影;意境;意象:情景交融;虚实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精神意向;“最高灵境的启示”即超越情与象、宇宙本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富于意境的艺心、天地之道,具有神圣的特点。胡经之先生也认
术作品早就存在,如《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为意境的构成呈三个层面:即“境”、“境中之意”、“境
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外之意”。
然见南山”等诗句就创造了精妙的意境。中国古典中国电影的风格偏于情感意味和静态韵味,无
诗、画、文、赋、书法、音乐、建筑等都十分重视意论是注重内涵,还是欣赏柔静的艺术美感,都凝聚
境。意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境界,是艺术在景象的阴柔之美中。呈现的影象是静中寓动、徐
意蕴的最高层次。电影的意境主要是创作者所传缓包容,这是儒道精神的侵染养成的内敛含蓄。艺
达的一种深邃的思想或营造的一种情感氛围。术作品非常注重意境的营造。《青蛇》从青蛇角度去
学者们的观点为我们理解、把握“意境”这一美探寻白蛇、青蛇、法海以及许仙之间的感情问题,对
学范畴的特点提供了极为便捷的途径。体现电影人间是否有情及情为何物提出质疑,基于这两点,
“意境”的关键在于具有鲜明的感官性、再现性、此全片拍得较有现代感和新意,而对于全片的气氛营
岸性的“象”与“象”的组合,从而产生出一种原有单造,则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神话色彩。
个的象所没有的新意即“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和此片题材虽旧,到了徐克手里却变得创意犹
“味外之味”。新,跳出了传统思想框架,为这个老故事带来了新
一意境在电影中的运用鲜感。影片洋溢着唯美风格,全片多采用用粉红、
“作为一种审美崇尚,意境已深深地积淀于中华浅紫的光影和色调,奠定了一种浪漫的基调,如诗
民族的艺术文化心理之中,并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如画的背景和音乐形成的节奏感,又给影片增添了
’状态而随时可能渗透于艺术作品之中。”刘纲纪一种梦幻色彩。影片非常注重环境的表意功能,情
先生也说过,意境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里占据着感主要通过环境的视觉造型实现外化,如白蛇和许
“中心位置”。叶朗先生认为,“意境”这个范畴的最仙幽会的一场戏,就非常典型。调动了各种视听手
基本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