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本课时编写:合肥市秦老师第二单元·遗迹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材分析《我站在铁索桥上》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中央红军于1935年5月下旬到达了泸定桥,那时红军刚过了金沙江,跳出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随即要强渡大渡河。当时,敌人已将泸定桥的桥板拆掉,并在桥头构筑工事以封锁桥面。红军先头部队的勇士们,攀着悬空的冰冷铁索,在对岸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强冲了过去,如飞鹰一般,拿下了敌人的桥头堡,夺得了泸定桥,使全军顺利地通过。相关资料大渡河河谷宽阔,河水浩荡,气势磅礴,欲争脱群山的束缚,以气吞山河之势,奔流而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桥下江水湍急,莫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可是红军是英雄好汉,他们冒者对岸射来的弹雨,攀桥栏,踏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卢定城。毛主席的诗句“大渡桥铁索寒”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写什么呢?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作者简介顾工,1928年生,诗人,上海市人。1945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政治部文工团团员,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解放军报》记者、总后勤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有诗集《喜玛拉雅山下》、《火光中的歌》、长篇小说《红军的后代》、电影文学剧本《冰山雪莲》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强渡高举激烈英雄汹涌激荡轻轻地摇晃心潮澎湃密密的弹雨高声歌唱美丽的鲜花英雄的土地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强:①力量大(跟“弱”相对)例:强国②感情或意志所达到的程度高;坚强例:要强③使用强力;强迫;强行例:强制④使强大或强壮例:富国强兵⑤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例:更强⑥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例:超过原定计划12%强⑦姓qiáng强qiǎngjiàng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缝隙疲乏牺牲千真万确百年千载燃烧贴近忙碌头晕眼花来来往往缝隙:裂开或自然的狭长的空处。雪冤:洗刷冤屈。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整体感知每段诗歌的主要内容:第一小节:作者站在铁索桥上所看的到的景物。第二小节: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面。第三小节:抚看今朝,烈士们当年激战过的地方成为今天鲜花盛开的地方。第四小节:直抒胸臆,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细读课文,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