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百年越剧发展史.ppt

格式:ppt   大小:2,343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百年越剧发展史.ppt

上传人:jiaxidong_01 2019/3/22 文件大小:2.2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百年越剧发展史.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百年越剧发展史悠悠越韵,常绕梦魂越剧简介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发祥于上海。越剧以嵊县一带的民间说唱形式“落地生书”为基础,并在余姚鹦歌和湖州滩簧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在发展中,还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越剧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生角流派有尹派、范派、徐派、竺派、毕派、陆派等,旦角流派有袁派、王派、傅派、戚派等。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王村——越剧诞生地1906年3月27日(农历三月初三),嵊州甘霖镇东王村的唱书艺人李世泉、李茂正兄弟在乡亲的热情鼓励下,邀请了高炳火、钱景松、袁福生、金世根、俞柏松、高金灿,还有把场师傅倪生标、化妆指导李凤珠等十余人,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在香火堂前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搭起草台,登上了越剧作为戏曲形式发展的第一个舞台,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出。越剧发展大致分期“小歌班”时期女子越剧兴起时期越剧改革时期越剧发展的黄金时期越剧低潮时期越剧复兴时期“小歌班”时期1906年3月27日,李氏兄弟在东王村香火堂前演出两出小戏后,再演大戏《双金花》,由李世泉扮演大面蔡必达、李茂正扮丫头。第二天又演《赖婚记》,但遭到甘霖团练兵的阻挠,艺人们与乡亲团结一心进行斗争,终获胜利并正式组班,成为越剧史上第一副戏班,越剧正式诞生,李氏兄弟成为越剧创始人之一。那时候,这种说唱艺术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只叫做“小歌班”;因为伴奏的乐器也极其简陋,只有鼓板、胡琴等数种,“的的的”的,也叫“的笃班”。直到1925年,男演员们数次闯荡上海,一位擅长推销的剧场老板才正式给这种地方土戏命名为“绍兴戏”(越剧)。“小歌班”概况1920年起,小歌班集中较知名的演员编演新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孟丽君》等。这些剧目适应了“五四运动”后争取女权和男女平等思潮的兴起,受观众欢迎。之后,升平歌舞台老板周麟趾从嵊县请来民间音乐组织“戏客班”的3位乐师组成越剧史上第一支专业伴奏乐队,演奏时以15两音定弦,沿用绍兴大班****惯,称为“正宫调”,简称“正调”,从此“丝弦正调”成了主腔;并借鉴绍兴大班的板式,初步建立起板腔体的音乐框架。主要演员有小生王永春、支维永,小旦卫梅朵、白玉梅、金雪芳,老生马潮水,小丑马阿顺、大面金荣水等。金荣水1923年5月在嵊县施家岙村陈明辉家开办绍兴女子越剧科班。由在沪经商的嵊县人王金水出资,男班艺人金荣水为教师。以优厚物质补助为诱,方招得11至14岁女孩20余名。始用男班艺人的“赋子”施教,再按角色分抄单片,教了《拣茶叶》《绣荷包》、《卖夏布》等小戏及大戏《双珠凤》。三个月后,在住地“串红台”,为女班首次登台演出。剧目为《双珠凤》,由施银花、屠杏花、马秋霞、俞菊英等出演,称“髦儿小歌班”。施家岙——女子越剧诞生地施银花女子越剧的兴起 (“四工调”时期)1928年1月起,女班蜂拥来沪。至1941年下半年增至36个。女子越剧的著名演员几乎都荟萃于上海。而男班由于演员后继无人,最终被女班取代。女子越剧在上海立足后,为适应环境和观众需求,以姚水娟为代表的一批越剧从业者进行了变革,称为“改良文戏”。各剧团、班社竞相编演新剧目。剧目内容的多样化引起演出形式相应的变化,出现向兄弟剧种学****的趋势。当时有的学海派京剧,有的则学电影、话剧。三花一娟一桂这时期,最有名的演员旦角为“三花一娟一桂”,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小生为屠杏花、竺素娥、马樟花;青年演员如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都已崭露头角。越剧改革和新越剧1942年10月,袁雪芬以话剧为榜样,对传统越剧进了全面的改革,称为“新越剧”。新越剧改变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一变为哀婉舒缓的唱腔曲调,即“尺调腔”和“弦下腔”,把越剧唱腔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越剧改革首先是编演新剧目,建立剧本制,废除幕表制。许多编导和主要演员们重视剧目的社会效益,主张给观众以积极有益的影响,编演了大量反封建、揭露社会黑暗和宣扬爱国思想的剧目。《祥林嫂》便是越剧改革潮流中出现的优秀作品。祥林嫂袁雪芬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