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科举制度中华文化本讲的主要内容前言一、科举考试的流程二、科举考试的内容(唐诗、八股文)三、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四、科举制度的历史贡献五、评价科举制度应该注意的几个原则结语本讲主要参考书目科举史话(文史知识文库),王道成,中华书局,1988年。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金诤,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说八股,启功、张中行、金克木,中华书局,2000年。科举百年,《新京报》主编,同心出版社,2006年。中国的科名,齐如山,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年。前言●相当重要独立创造。科举制度是中华民族独立创造的制度,是中国人的专利。历时长久。公元605年—1905年,历时1300年,几乎占据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3/5和5000年文明史的近1/3的时间。影响深广。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了解科举制度,就不能说真正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中华文化。●众说纷纭第五大发明? 美国学者顾立雅(Greel):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远不止造纸和火药的发明,现代的由中央统一管理的文官制度在更大范围内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特征,而中国科举制在建立现代文官制度方面扮演过重要角色。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人间炼狱? 有人形容科举是“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人间炼狱”,将其与缠足、鸦片、纳妾一样视为腐朽落后的东西。柏杨在《中国人史纲要》中说:中国近代落后于日本的一个重要原因,首推是“中国有长期的科举制度,日本没有”。一、科举考试的流程(以清代为主)童试:县试、府试、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一)童试(小试、小考)县试:知县主考,分四场。府试:知府主考。通过者为童生。院试:学政主考(学政地位仅次于总督、巡抚)。通过者为生员(秀才、相公),取得参加大比乡试的资格。选拔生员参加乡试的考试:岁试:学政到任第一年举行科试:学政到任第二年举行秀才不易得人生七十还称童,可云寿考; 到老五经犹未熟,不愧书生。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二人成天,一人成大,天大人情,人情大如天。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二年才入泮; 乡试易,会试易,殿试尤易,一十五月已登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