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种茶为了采茶。但采茶的含义要比一般大田作物的收获复杂得多,深刻得多。茶树长寿、常绿、一年多次萌发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采收过程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茶叶的采早采迟、采大采小、采老采嫩、采多采少,不仅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影响茶叶的高产稳产。总之,有2个基本矛盾贯穿采摘的全过程;即采茶与养树之间的矛盾,芽叶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经认识到这些矛盾只有通过合理采摘才能得到解决。合理采摘的基本原则    合理采摘是广大群众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而得出的一个系统、科学的结论。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采摘技术,借以控制茶树的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矛盾,达到茶叶优质高产和稳产的目的。因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合理采摘应该有不同的技术内容,但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采养结合。在采摘的同时,必须注意留养,保证年生长期内有一批新生叶片留养在树上。    2、量质兼顾。茶叶是一种商品,竞争性强,不但要数量多,而且要质量好。成茶的质量,除受加工技术影响外,主要决定于鲜叶的质量。因此,在采摘鲜叶时,强调量质兼顾,这是保证成茶品质的重要环节。    3、因树、因地、因时制宜。我市茶区分散,品种资源丰富,茶类繁多,这是任何别的产茶县(市)所不能相比的,但这也给采摘技术带来了复杂性。不同的品种、树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茶树的生长发育状况不一样。不同的茶类,对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采摘技术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合理采摘的科学依据     茶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它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揭示并充分认识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就能获得种茶的更大自由。合理采摘的科学依据有以下几点。    1、茶树新梢的生长特性。茶树在年生育周期中,新梢的生长有2个基本的特性:一是顶端生长优势;二是多次萌发生长,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又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新梢生长时,顶芽最先萌发,生长也最快。顶芽的旺盛生长,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使侧芽生长缓慢,甚至呈休止潜伏状态。及时采去顶芽,改变生长素和激动素的极性传导和分配状况,就可解除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     茶树新梢生长的另一个特性,就是一年中能多次萌发生长。萌发次数的多少,除受品种特性、树龄、树势制约外,主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茶树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一般在萌发2-3次;而在采摘的情况时;可萌发4-6次。    所以,合理采摘,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利用茶树生长的顶端优势和多次萌发生长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人为手段,解除顶芽的生长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达到多采茶、采好茶的目的。    2、茶树叶子生育和生长规律。茶树是常绿植物,叶子对茶树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叶子的生长情况,往往是衡量树势强弱和分析茶园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茶树叶子是随着新梢的生长而生长的,叶子的生育速度,展叶多少,成熟期、叶子寿命和消长规律等生物学特性,与外界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新梢生长快的,一般两三天可展一片叶子;生长慢的,则需五六天。叶子从初展到成熟;生长快的需10~20天;生长慢的,需要20~30天。叶子未成熟前生理上的一个特点是,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即消耗大于积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