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新区公共交通规划汪春董瑞娟张卫华作者简介:汪春,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董瑞娟,合肥工业大学,规划师张卫华,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摘要:城市新区是城市待开发区,往往仅有用地规划而无居民现状出行资料,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基于用地规划的新区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结合新区用地规划,提出了在公交客流预测中确定的公交走廊和大型客流集散点上布设公交主干线和公交枢纽及首末站的新区公交骨干线网规划方法;同时提出了城市新区改“平铺式”发展为沿公共交通走廊各个主要公交场站为中心的“珠链状”格局的新区公交发展模式,两者互相反馈、互相调整,最终实现用地规划与公交规划的协调一致。关键词:城市新区TOD公共交通规划城市发展模式1、背景概述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老城区原有的基础设施已难以支撑,在城市周边建设新区已成为目前各大中城市在应对快速城市化时普遍采用的方法。由于现阶段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脱节,公交规划基本被动地适应用地开发后所产生的公交需求。从已建和在建新区发展经验看,普通存在公交需求点与客流方向分散、客流走廊不明显,难以实现公共交通对客流需求点的有效覆盖等问题,基本上是由于在用地规划阶段未从考虑到公交客流需求。2、新区公共交通需求预测对于城市新区而言,由于在出行生成和交通方式划分阶段,缺乏现状资料,在采用四阶段法进行预测时,必须对四阶段法进行一些改进。人口的空间分布是出行发生量预测的关键。当前新区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在人口预测方面常采取平均的方法,在全区内使用预测的统一人口毛密度,这种简单化的做法显然不符合各分区规划人口的人口分布实际情况。在进行新区的交通需求预测时,在出行生成预测阶段,人口总量与新区的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人均出行次数与城市总体规划年的人均出行次数保持一致。因此出行生成在总量上的计算上变化不大。(1)出行生成[6]交通需求预测核心内容之一是新区内部各交通小区的交通需求量,考虑到新区有用地规划、无居民出行现状资料的特点,采用基于土地利用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更为合理。基于土地利用的预测方法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分析模型分析和非统计模型如神经网络模型等,本文基于统计方法分析模型。1)基于出行特征的城市用地分类城市用地性质的分类一般而言可分为10类,见表1:表1规范规定的各类用地分类RCMWTSUGDE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该用地分类是城市规划领域划分方法,对于交通需求预测来说太细,不便于模型求解。考虑到与城市规划内土地利用数据的一致性,提高数据的多用性,可以结合按出行特征的用地分类和城市规划的分类对上述10类用地进行合并,将公共设施用地与仓储用地合并为第三产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与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合并为公共设施用地;然后其他的全部合并为一类。合并结果见表2。表2合并后的土地利用分类RSMTCO居住用地第三产业用地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其他2)基于土地利用的出行生成统计预测模型分析[5]基于土地利用的交通需求预测统计分析模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元回归模型;一类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回归模型在模型求解上较为简单,但预测结果误差较大。本文主要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基于土地利用的交通需求预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利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OD调查数据建立各分区交通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