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养生粥.ppt

格式:ppt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养生粥.ppt

上传人:szh187166 2015/10/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养生粥.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享导语
粥自古就被认为是养生的佳品,一年四季的养生都离不开粥,尤其是当进入温差较大、气候干燥的秋季,要强身健体、滋润皮肤,粥对人们而言,可以说是秋季饮食中所必不可少的良物。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秋天宜选择食用的30种粥。
啥粥?
黑豆(1小把)黑米(2把)黑芝麻(1小把)
百合(10片)薏仁(3把)大米(2把)
核桃(2个) [核桃也可以换成花生米]
红糖适量 每天中午就把这些放碗里泡好,晚上洗碗的时候就开始熬粥,大概10几分钟水变粘稠的时候就可以了,关火,盖上盖子闷。第二天早上加点水,放红糖,热两分钟就ok了! 喝这个粥三周多以后,指甲的小月牙也会增加,另外孩子喝粥以后,脸上也变得红润,身体也会很结实。
山芋粥、南瓜粥、皮蛋瘦肉粥

山芋与粳米同煮,常食可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过度肥胖等症。
 
大米用凉水煮30分钟,南瓜去皮去籽,切小块。放入米粥内,继续煮至粘稠。南瓜内含有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和放射性元素,能起到解毒作用;还有预防前列腺癌、防治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 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预防癌症等作用。

主要能提振胃口、促进食欲,也有养阴止血、润肺、止泻的作用。
芝麻粥、红豆莲子粥、牛肉粥
 
芝麻50克、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最好研成细末,待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可治眩晕、记忆力衰退、须发早白等。

健脾补肾,利尿消肿。适用于脾虚食少、便溏、乏力、肾虚尿频、遗精、心虚失眠、健忘、心悸等症。可作为病后体弱者的保健膳食。也可作为保健强身药膳。
 
切碎牛肉与粥同煮,可补脾胃、强筋骨。
山药安神粥、乌鸡肉粥、八宝粥

此粥补气补血,改善肤色,补肾温胃。山药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这大家都知道,但是治疗失眠的药膳里为什么也要用山药呢?这是因为经常失眠的人,往往肠胃功能都不太好,而新鲜的山药中含有大量含多糖蛋白成分的粘液以及消化酵素,这些物质有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可以帮助长期失眠的患者恢复胃肠道的功能。

乌鸡同粳米同煮,加调味,用于高血压、贫血等。 

也叫腊八粥,喝腊八粥是中国传统风俗,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要喝腊八粥。腊八粥被证实有非常好的养生效果,它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对高血压、肾亏、糖尿病、心血管病尤其有益。
木耳粥、枸杞粥、胡桃粥、红薯粳米粥
 
取木耳、粳米加冰糖同煮,润肺补脑,滋阴养胃。

枸杞同粳米共煮,有补肾益血、养阴益目功用。

取胡桃仁捣碎同粳米同煮,胡桃肉20克、米100克。核桃肉洗净,放入锅中,同米煮粥,大火煮沸,转用文火熬煮至熟即成。有补肾、益肺、润肠的功用。
 13. 红薯粳米粥
红薯粳米粥由红薯和粳米制成。可选两块红薯和适量的粳米,具体做法是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菱形块;粳米洗净后放入加水的锅中熬煮;最后放入块状的红薯熬熟即可。粥中的红薯性味甘平,具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之功效。其与粳米熬成的粥有健脾养胃、益气通乳、润肺通便的功效,在秋季常食此粥,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皮下脂肪,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胡萝卜粥、银耳粳米粥、莲藕大米粥

将胡萝卜用素油煸炒,加100克米和水煮粥,能健胃、补脾,助消化。因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人体摄入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适于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
15. 银耳粳米粥
银耳10克提前泡发,与粳米100克共煮成粥,粥熟后加入蜂蜜少许即可。每日1次。是秋季滋阴、润肺、生津的滋补佳品。
16. 莲藕大米粥
莲藕是秋季最佳的水生食物。中医认为,熟藕味甘,具有补血生津、健脾开胃、除燥润肺的作用。取藕100克,清洗干净,切成碎末,与大米50克共煮成粥,粥熟烂后,加蜂蜜适量,混匀,即可服用。每日服用两次
土豆大米粥、玉米面粥、玉米面粥、菊花粥

土豆是秋季营养最佳蔬菜。中医认为,土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中、益气调中的功效,主治胃燥、胃痛、便秘等病症。取土豆100克,去皮,清洗干净,切成小块,和大米50~100克,共煮成粥。每日服用两次
18. 玉米面粥
玉米面50克,精盐少许,加水适量,煮成糊粥。玉米面粥具有调中开胃、利尿止淋的作用。适用于食欲不振或因三焦气化不利而引起小便短少,甚至尿道涩通、石淋等病症。

苹果500克,西米、白糖各10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苹果粥具有生津、润肺、除烦、解暑、健胃等作用。适用于气力不足、反胃、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大便干结、高血压等病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