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王阳明心学初学者的一点心得作为心学初学者一点感受:首先要让自己心里不要产生烦躁,尤其是自我的心里矛盾冲突。我的感受是要想做到知行合一就是要做到的每一个当下意念时的选择,一个人常见的情况是,没有事情出现的时候,他一般平静如水,尤其2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经历少,遇急事的第一感觉会出现是烦躁,紧张,慌乱,虚伪,懒惰等心里复杂变化,导致处事不得体,还没有对外打仗,自己心中已经自相残杀奄奄一息,所以肯定会被外部的环境所主导。王阳明心学就是提倡心神对自我真正的统治能力,做到心不妄动,做事循理而行。年纪大点和修身养性的朋友由于人生阅历不断增加,心里变化的控制临界点肯定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事业成功的朋友在这点一般处事应事都是比较合理得体,做事大多数时候也是荣辱不惊,这是成熟和修身带来的气质变化,一般情况下对自我的行为意识能够控制得体,以前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境界。但是每个人都做到了清澄宁静和安静祥和做事吗?我认为不是,大多数朋友还是靠人生经验做参考模式,如果超越了心里境界点之后,也会崩塌和被击垮。但是自从接触王阳明心学和易经并且结合实践生活,我个人自己有以下感受: ,每一刻的当下选择,该如何选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大多数人被私欲所遮蔽,知行无法合一。举个例子:由于投资失败,个人资产突然一天大规模缩水。或者由于你自己的原因导致家庭矛盾错综复杂,其实这两种状态下良知是什么?如何去循理。很多人想到的首先就是可怕的后果和自己的内心反抗懊悔心里,还没有组织力量一致抵抗外敌认真处事,自己心中制造的敌人已经把自己击败,做事就是慌乱和情绪化,多数情况就会更加糟糕。王阳明知行合一关注的就是当下那一刻的选择,我们内心实际知道投资失败懊悔痛苦方式对资产增加毫无帮助,应该聚焦做好减少损失的行动。我们内心其实知道家庭矛盾的解决需要理性客观以及综合考虑每个人的利益,不应该从自我潜意识的私欲出发只为和自己最亲近的人争取利益,知行不合一的选择导致事业和生活被动。所以生活和工作中出现任何事的时候,问自己的第一话就是:应对事情的正确答案就在自己手里,我要怎么选择?一条是渡过难关的路,一条是滑下深渊的路,选择的结果你都知道,但是你能战胜私欲吗? ,王阳明提倡循理致良知其实也是要尊循自然规律,一切从自然中来要回到自然中去,学习心学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人类社会要像自然学多的东西,王阳明已经在丰富的人生阅历中,洞察悟透了人生的生死自然规律问题,早已超越了财富和名利荣辱的心里纠结,他已在自然规律的高度去看待人生起起伏伏,心灵境界已经完全解放和灵动自由,先生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此心光明的境界,所以人生的心态要调整到这个阶段去看待人类社会,认知到人本身在自然界的渺小和普通,以一种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