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辨证之阴阳.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辨证之阴阳.doc

上传人:cby201601 2019/3/25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辨证之阴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辨证之阴阳脉诊阴阳辨马永刚《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起,从阴阳始。”何为“阴阳”?“阴阳”是自然界最根本的原理和规律,万物皆可以用“阴阳”来进行分类,进而分析其运动变化。脉学大家李士懋教授在其《脉学心语》中论曰:“脉的形成原理,一言以蔽之,乃气与血耳,……所有脉象的诸多变化,也都是气血变化的反映。气为阳,血为阴,气血的变化,也就是阴阳的变化。倘能悟彻此理,则千变万化的各种脉象,可一理相贯,触类旁通,而不必囿于众多脉象之分,画地为牢,死于句下。”今不揣浅陋,就脉诊之“阴阳”浅析如下。1部位之阴阳::《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以左右分阴阳,左为阳,右为阴;以气血分阴阳,则气为阳,血为阴;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故对应人体右属气,左属血。《医家秘奥》曰:“左脉虽属血分,而气实统之;故左脉为血中之气;右脉虽为气分,而血实生之,故右脉为气中之血。”陈修园亦认为:“心主脉,肝主血,血脉生于水精,是以左手三部俱主血;肺主周身之气,脾主元真之气,气生于火,是以右手三部皆主气。”《诊家枢要》曰:“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则阴阳虚实不别也。上者为阳,下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故脉之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曰:“从鱼际至高骨(其骨自高),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阳出三分,阴入三分,故曰三阴三阳。阳生于尺动于寸,阴生于寸动于尺。”《脉经·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曰:“尺寸者,脉之大会要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诊家枢要》曰:“来者为阳,至者为阳;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也。上;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而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故寸关尺三部,寸为阳,尺为阴,关为阳出阴入之界。脉之来为阳,去为阴。2属性之阴阳:《脉经·辨脉阴阳第九》:“经言∶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言之,寸口有六脉俱动耶?然∶经言如此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涩者阴也,短者阴也。……凡脉大为阳,浮为阳,数为阳,动为阳,长为阳,滑为阳;沉为阴,涩为阴,弱为阴,弦为阴,短为阴,微为阴,是为三阴三阳也。”《濒湖脉学》进一步将脉象按阴阳分类,属于阳者,有浮、数、实、长、洪、紧、动、促;属于阴者,有沉、迟、涩、虚、短、微、缓、濡、弱、细、伏、结、代;属于阳中阴类,有滑、芤、弦、革、散;属于阴中阳类,有牢脉等。古人以阴阳为纲,将千变万化之脉象提纲挈领,便于脉学之学****研究。3辨证之阴阳古人临证观象,总结出了辨析人体阴阳气血变化之传统脉象。但纵观历代医家对脉象的论述,或从所住症状入手,或从所主病证入手,对脉象之论述多为静态的、孤立的、片面的,几乎皆以“浮沉迟数滑涩……”为套路,就脉论脉,但求其迹,不求其理,脱离辨证理论,脱离临床,用之辨析人体气血阴阳的动态变化,颇有刻板之嫌;而医圣张仲景之脉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