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遗产.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遗产.doc

上传人:sanyuedoc2018 2019/3/26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遗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遗产燕赵都市报记者赵书华/文史晟全/图邢台市新华南路与西大街交叉口南50米,一条窄窄的不起眼的胡同,灰暗的水泥砖墙房屋和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相比,显得逼仄而陈旧。红砖相隔的平房小院,庭院里的树木、盆栽,喧染着浓厚的生活情趣,这里曾是市委家属院。胡同最深处的一家,有些熏黑的墙壁上,并排挂着两张黑白照片。左侧的一张,是1966年,时任邢台地委书记的师自明陪同周恩来总理视察隆尧地震灾区时的情景;与之并排的另一张,是1960年,时任邯郸地区妇联某工作部长的刘桂平受邓颖超接见的照片。照片里的时代已渐行渐远,照片里的人物却正向我们走来……2014年9月9日,是师自明100周年的诞辰。他的子女们告诉记者,父亲已经去世整整30年了,但父亲的音容笑貌却常常浮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年初,他们商量,要纪念纪念父亲。从3月起,他们循着父亲工作的足迹,走访父亲那些曾经的同事与部下,缅怀父亲创业艰难,朴素廉洁。35岁的涉县县委书记父亲师自明,1914年出生在涉县新桥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奶奶在他不到3岁时因病离世,爷爷在左邻右舍及亲戚的接济下把他拉扯大。他年岁不大就给地主扛长工放羊,拉大锯学木匠。1937年,八路军129师进入晋东南。父亲师自明于1938年1月入党,成为涉县较早的共产党员。据其大儿子讲,他从小就听父亲讲过一则抗敌故事。1937年深秋,日本鬼子的部队隔三差五地从村前经过,所经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有一次,父亲师自明领着乡亲们上山避难,鬼子见村中只有两个老人,就用***刺死了他们,还放火烧了村中许多房屋。父亲师自明组织了七八个青年,自造地雷,埋在鬼子经过的路上。第三天傍晚时分,一支百余人的鬼子队伍开了过来,地雷大发威力,炸死了最后的两个鬼子。父亲进步很快,不久即担任由共产党领导的“三三制”涉县参议会的参议长。1939年,他任涉县农会主席。1947年11月,父亲担任了涉县县委副书记;1948年6月,任涉县县委书记。解放战争的最后时期,涉县当地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当地青年参军参战,支援刘邓大军。中共涉县党史记载,解放战争期间,涉县参战民兵达76232人,提供担架11579副,为新中国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年82岁的涉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李士华,清晰地记着涉县当年国庆庆典的盛况,1949年10月2日,县委县政府在县城直属库大院搭起了台子,召开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和城关、井店、偏凉、河南店、温神头、胡峪等乡村群众参加的万人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仅35岁的县委书记师自明穿着黄黄的棉衣,腰扎皮带,打着裹腿,威风凛凛地站在台上主持大会。平凡得和老百姓一样1952年,父亲师自明离开涉县到邯郸地委工作,任组织部长。1953年,父亲任邯郸地委副书记。1955年,父亲任邯郸地委第二书记。主要负责农业生产战线的工作。1961年4月,根据河北省关于调整区划的指示精神,邯郸专区与邢台专区分开。父亲离开邯郸到邢台地委任第二书记。1965年11月,经省委批准,地委书记刘琦任地委四清工作团政委,期间,由父亲代理地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急需休养生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主要工作是恢复生产,解决群众吃饭穿衣问题。父亲是农民出身。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就率领八路军129师在涉县修筑漳南大渠,将漳河水引到了赤岸村等多个村庄,父亲当时兼任挖漳南渠指挥部主任。1958年8月,在父亲的申请下,因故停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