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变态心理学.doc

格式:doc   大小:80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变态心理学.doc

上传人:cjrl214 2019/3/26 文件大小: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变态心理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2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精神病症状重轻社会适应丧失部分丧失人格改变明显部分自知力没有有主动求治不会会 3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心理异常(2)轻度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4心理异常的实质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的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是有机联系的。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心理异常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应,所有症状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 5变态心理学的任务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探明人类的心理活动的实质。从实践上说,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6对心理异常的各种解释首先,从统计意义上讲,心理异常是指与某个确定的常模的偏离,当代很多作者都把统计上的偏离作为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第二,心理异常也被理解为是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偏离。关于“文化相对论”,以下两点是应该明确的,(1)在某一文化下是“正常”的,但却不一定是好的。(2)在某一文化下是不正常的,但却不一定是有害的,科学的发展就不乏这样的例子。第三,把心理异常看成有威胁的行为,即指行为是对准则的破坏,或行为无法预测。如一个人毫无理由地破坏了明显的或潜在的准则,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不可预测的,回忆很多人把行为的不能预测看做是变态或异常,总之,心理异常是行为违反了文化中的准则,并对社会构成了威胁。第四,心理异常被看作是古怪的行为或无效的行为。最后,很多作者把某种形式的个人不适作为心理异常的定义性特征。 7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与分类(1)以经验为标准(2)社会适应性标准(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4)心理测验和实践的标准,即通过心理测验的仪器和工具以及心理学实验来检查和判定人的心理与行为是否正常。 8人口特性抽样设计的优点可以对某一特殊经验或特点的所有可能后果都进行评估,另外,这种设计还可以获得很多重要的信息,如有某种特殊经验的人以后出现某种特殊心理异常的概率,等等。人口特性抽样也可以用于对某种心理异常的前北因素进行前瞻性的评估,这时选择被试的标准可以是单纯的实用标准,又称“高危设计”。 9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直接方法。临床法(1)个案研究法,即针对某个具体的病人收集和分析材料,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研究方法有着极大的局限性。(2)临床观察法:又称临床方法,主要是通过病人的直接观察与谈话来获得事实,并分析问题。 10病程实验的目的病程实验是变态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获得病理心理过程的现状与演变的特点,并从性质和数量上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与估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病程实验只是对病人某一心理过程特点的研究,而不能代表整个心理素质。 11病人的治疗实验在研究过程中最好采用“双盲”实验设计,即治疗者不应知道每个病人具体接受什么样的治疗,病人也不应知道接受的是什么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治疗者的“对待效应”和病人的“期望效应”对治疗结果的干扰,增加烟具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般性。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12心理异常的原因(1)遗传因素历史上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是高尔登,他认为人在特质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它所提出的用同卵双生子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决定心理特点中的相对作用的方法,知道现在仍被沿用。许多精神疾病在发病原因上,遗传因素确定有着明显的作用,基因的变异就构成了心理异常的基础。(2)“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为心理异常提供了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释,包括催眠时相孤立病灶以及实验性神经症的概念。(3)生物化学因素:血液内的5-羟色***(5-HT)具有保持情绪稳定的作用,如果5-HT减少,就易出现情绪波动。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升高就会出现情绪高涨(燥狂状态),反之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状态)。(4)素质因素:很多精神疾病患者看来与脑损伤或其他的躯体疾患无关,器质病因论者认为精神疾患与病人的素质有关。一般认为脑损伤或其它生物躯体性损伤,可能不是所有神经症、精神病和人格障碍的直接原因;应激反应经历、个人内心矛盾冲突、适应不良****惯都可能诱发精神疾病,但是这种情况只有易感或脆弱素质的人才会激发患病,躯体需要的剥夺,也会降低应激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