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c)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C)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D)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A错措B睹覩C置寘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D)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D)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D)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许慎__。这是中国__文字学_的奠基之作,收字__93532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张相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特殊语辞___的一部专著。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衣___,声符为___(“裁”无“衣”)_____。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字形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手拾_______。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勉励___。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转注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义作用,另一个词不表义,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成熟)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屡次)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安抚)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放松警惕)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外交使节)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咨询,征求意见)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劳苦)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拜访)9、师进次于陉。(临时驻扎)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向后退)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误)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通“馈”,赠送、窥探)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站起来、才干)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走向,接近)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遭受)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胸襟宽大)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言语真实)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1、(1)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之前。(2)数词置于整个句子之后,在其他部分后加上代词“者”。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2、(1)表比喻;(2)表复杂内容;(3)表原因;(无举例则不得分)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3、(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