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校特色与文化建设问题
文喆
1、“特色”在现代汉语中是褒义词,如“地方特色”。实际上,“特”本义是公牛,引申为卓异、与众不同,“百夫之特”、“特立独行”; “特色”,即“人无我有(优点)”,“人有我优”;2、倡导“特色办学”、“办出特色”,首先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谁办学,主体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办出特色,理由何在? 讲办学,要区别“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
3、特色学校和学校有特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任何一所学校的工作,都可以有自己的特色,都可能在某一方面,在某一个范围内,超乎寻常,特别出众,因而,形成学校的工作特色,但是这些学校并不是特色学校,他们实施的也不是特色教育,因为这些学校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与其它学校并无根本区别,所以,可以说他们的学校工作有特色,但他们并不是特色学校;
4、从“特色教育”角度看,培养目标,培养环境和条件,培养方式,培养途径,培养结果…都可以与众不同,从而形成“特色”。但就学校教育而言,“特色”的核心,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即“育人模式”; 5、义务教育基本特点有二:第一,政府办学,公共财政支撑,第二,非选择入学,强迫教育。所以,要追求区域内乃至区域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追求教育公平。学校教育的“特色”,主要是“地域特色”,“时代特色”…
6、“高中教育”或“学前教育”阶段,可以采取以特色办学吸引有特殊发展潜质或发展需求的学习者的发展策略。所以,阶地域特色外,更多的可以表现为“学校有特色”或“特色学校(园所)”,较充分体现教育“服务”的功能;7、应该注意,作为以“三个面向”为主旨的中国基础教育,“服务个人发展”与“服务国家民族未来”是统一的;因而必须关注“引导”责任,必须全面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
8、高中特色发展或高中多样化发展,应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条件的基础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引导、尊重、支持成长中的学习主体的意愿与可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为他们主动、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 学校创特色,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9、学校特色,既然主要体现在“育人模式”上,体现在学校为学生发展提供“服务”的差异上,实现学校特色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学校教育服务专门化; 学校教育服务定单化; 学校教育服务个性化; 学校教育服务连贯化; 学校教育服务开放化;
10、学校特色发展,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转型,必然有艰难的创新过程。它应该立足于学校历史积淀之上,实现于社会与师生的共同探索、创造过程之中, 既需要“审时度势”,又需要“改革创新”; 要有长期奋斗和逐渐被认可的精神准备;
11、学校特色发展,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改造与创新的过程。从文化建设着眼,从课程改革入手,是当前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基本策略; 没有普遍实施真实有效的特色课程,就不会有特色学校; 没有保证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发展的学校文化,学校就无法创造出真实有效的特色课程;
12、全面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字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制度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保证;13、以全面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营造“和谐、进取、宽松”的学校文化,是中国当前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目标。同时,应依据学校发展内外条件确定其它目标;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选择和制度创新。学校领导者能否“率先垂范”与“身体力行”,是学校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