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走出书法学习的误区——书法断想之三当前,我军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热情比较高,为什么有的人学习书法数年甚至十多年仍在书法艺术的门外徘徊,为什么一本字帖临摹数十遍仍然毫无长进?请你检查一下是否进入了如下八大误区:    (一)描头画角。起笔时心中无数,不能果断下笔,犹犹豫豫,结果写的字粗细不匀,修修描描。疗治此弊的方法是宁可重写一画一字,也不在原字上修修补补。    (二)盲目抄帖。取到一本帖后还没了解该帖的用笔、结构特点,就仓促临帖。对字帖的掌握不抓重点,从头到尾的抄帖,各具神韵的字在他眼前如匆匆过客,练的字数不少,一个也没留下印象。根治此弊,应加强读帖和选临训练,读帖就是加强对该帖的理解、揣摩,弄清来龙去脉,悟出其真谛。选临,就是有重点的选择帖中有代表性的字进行反复临写,临熟,临一笔掌握一笔,临一字熟悉一字,这样进步就快了。不动脑的被动抄帖是临帖之大忌。写字同理,一定要在重点字上“驻足”,不要漫不经心的“溜达”。    (三)帖我分离。一本优秀的碑帖是古人集几十年艰辛用血汗凝成的艺术精华。临摹时一定要忠实原帖,取其帖中精华,成为自己的东西。有的人对这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不太明确,临帖时,帖我分离。有时名为临帖,实为自书,甚至目无古人,另写一套。临帖初期就是要临准临像,一点一画都与原帖惟妙惟肖,在似与不似这个问题上我历来认为,百分之百似就是百分之百成功;百分之五十似就是一半成功,一点也不似等于没有临。有的人,练字还没有形似就一味追求神似,搞所谓意临,这是不可取的。有的年轻人临帖时,傲视古人,追求所谓“自家风格”,这是在与自己开玩笑。还有人临帖时担心临得太像古人,将来会成为“书奴”,这是天大的误区。其实,别怕临像了会成为“书奴”,你临得和王羲之一模一样,成为王羲之第二,你就太伟大了!王羲之之后,一千多年过去了,还没人敢说,我是王羲之第二!况且,古人的字你都能写得神韵毕肖,创新还难吗?    (四)见异思迁。一本新帖没临几天,就忙着换帖。今天写颜,明天学柳,临无定格。特别在某帖临习数日总是临不像的时候,总想换帖试试。选帖时要慎重,一旦选定就应专心致志,不轻易更换。如果今天临颜,明天临赵,后天又临褚,结果谁也没学到,到头来只能一事无成。    (五)死描僵临。临帖时不注意用笔,而是机械地描写。笔画在真行草隶各体中千变万化,姿态各异,而僵化的临写总是横平竖直,一个生龙活虎的字经他一临成了死猫瞪眼,缺乏神采。临摹一定要注重用笔,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方笔、圆笔、轻重、徐疾等,区别变化都应了然在胸,方能信手挥来而神采奕奕。    (六)盲目苦练。书法学习切忌盲目苦练。书法的练习一定要弄清书法用笔、结构、章法的基本规则,最好请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在学习书法的初期进行面对面指导,弄清基本规则后进行精确的重复,并能及时纠正错误。临摹一定要讲质量,摹其形态,临其神韵,抓住细节。临摹一个字的偏旁可以解决若干字的偏旁,临摹一个字可以解决同类型的一大批字,这样日积月累,终有成功之日。    (七)信手选帖。字帖就是老师,一部好的字帖就是一位良师,它可以一步步将你引入书法艺术的殿堂。一部不入流的字帖,可能会让你走很多弯路,甚至引向邪路。凭自己的感觉信手选帖是初学书法者的通病。不能见到一部自己认为“好看”的帖信手就临。选帖应当取法乎上,也就是选择一流水平的字帖。我历来认为。选择一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