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化学与环境保护关键字:酸雨,臭氧,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却日趋严重并影响着世界的气候,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震惊世界的八大污染事故到80年代的重大恶性环境事件,以至近年来世人关注的酸雨,臭氧层耗蚀、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无一不是由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造成的。空中死神—酸雨酸雨是大气污染物排放、迁移、转化成云并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形成的降雨的综合过程的产物,。其潜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影响鱼类和其他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3)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的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概率增加。(4)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针对酸雨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减少SO2的排放量。采用烟气脱硫技术,用石灰浆或石灰石在烟气吸收塔内脱硫,使SO2转化为Ca(HSO3)2和CaSO3,制止最后氧化为CaSO4。调整民用燃料结构,实现燃料气体化。我国燃煤含硫量为5%左右,有的甚至高达8%,工业生产每天消耗大量的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它们含有的硫主要以单质,FeS2和一些含硫的有机物形式存在。减少烟道气中NOx的排放量。对汽车尾气采用催化剂氧化,以甲烷等做还原剂,将NOx还原为氮气,也可用甲醇燃烧替代汽油等。对被酸雨侵蚀的森林,土壤、湖泊、河流等,可采用施撒石灰石粉末,或改良植物品种,对提高树木的抗酸能力等措施,也有一定的成效。事件:80年代初,。这是我国首次发现酸雨造成的急性伤害事件。雨水本是滋润万物的甘露,怎么会变成摧残森林的“杀手”呢?最近,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建院40周年举办的酸雨危害区森林综合防治国际研讨会之机,笔者采访了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王彦辉研究员、尚鹤博士和德国哥廷根大学林业专家彼得博士。大自然正在惩罚我们专家们指出,酸雨是大自然对人类无节制地消耗矿物能源的惩罚。在经济迅速发展中,大量燃煤、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结合,就形成硫酸、硝酸;当雨水中PH值(酸碱度),就称为酸雨。实验证明,,已不适合鱼类生存;,已没有鱼类。重庆的土壤呈严重酸值,,难怪大片马尾松会突然死亡。同样的原因也造成峨眉山大片冷杉的死亡。酸沉降是当今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酸沉降包括干沉降和湿沉降;干沉降中有酸雨和酸雾。90年代初,我方公里,近年来已发展到占国土面积的40%,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沉降区。算经济帐更要算生态帐据1996年到1996年的粗略估算,我国酸雨污染较为严重的江苏、浙江、安徽等11个南方省区,因森林木材蓄积量减少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