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奸臣”曹操是翻案的?.doc

格式:doc   大小:14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奸臣”曹操是翻案的?.doc

上传人:ipod0c 2019/3/29 文件大小:1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奸臣”曹操是翻案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奸臣”曹操是如何翻案的?作者:李岩2015-03-14第18期导语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曹操是最具争议者之一。对他的评价历来在奸臣和枭雄这两极中摇摆。“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之类的话为他“招黑”无数,而政治、军事上乃至诗歌创作上硬邦邦的成绩也为他赢得了受人尊重的资本。作为著名人物,历代对他的评价也同步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生态,很值得研究一番。...[阅读原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享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1958年前曹操是奸臣,“白脸”的代表人物历史原因:《三国演义》中的奸臣形象影响深远人们印象中,曹操是个坏人,这多半要拜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所赐。“拥刘反曹”的整体架构使得这部书把曹操定位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地位。之后的几百年中,以《三国演义》为蓝本的各种文艺作品(戏曲、评书、小人书等)将曹操这种恶劣形象不断强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国演义》小人书曾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然而,曹操的形象并非一开始就坏了的。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是以魏国为正统的,从篇幅上就可看出:《魏书》一共30卷,《吴书》有20卷,而《蜀书》只有《魏书》的一半,15卷。在描写上,他也对曹操尊敬有加,尊称并没有称帝的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而刘备、孙权则仅被称为“先主”、“吴主”。陈寿还高度评价曹操为“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讨伐高丽途中,亲自写了一篇《祭魏太祖文》,肯定曹操的能力和功绩:“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对曹操评价的转差,是与国运、政局以及领导人的个性密切相关的。简单说,当国运昌盛,政局稳定,国家由强人主导时,倾向于将曹操评价为“好人”;一旦国运衰败,国家面临分裂,乃至被迫偏安一隅时,曹操“奸臣”的一面便会放大。例如南北朝时期,南朝人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时,就选用了一些曹操的负面材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刚刚去世的袁阔成先生曾说过365回本的评书《三国演义》,很多人都是听着这部书长大的。到了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正值宋朝鼎盛时期,尊曹之意占据主流,书中也以曹魏纪年。而到了南宋,偏安的境遇与三国时蜀国的遭遇达成了某种契合,“尊刘抑曹”的思想开始风行起来。大学者朱熹就在自己的著作《资治通鉴纲目》中,抛弃了曹魏纪年,代之以蜀汉纪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南宋之后的元朝,汉人被蒙古人统治,民间“反曹”情绪更甚。到了罗贯中所处的明朝,“拥刘反曹”已成绝对主流,作为普及读物的《三国演义》将曹操写成“坏人”,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艺表现:曹操定义了京剧中的“白脸”脸谱我们现在常说一句话:“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意思是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一个当好人,一个当恶人。好人对应的是红脸,恶人对应的则是白脸。这里边的红脸、白脸源于京剧的脸谱,或者更进一步说,来源于关羽和曹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京剧脸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很多外国人当做中国的象征。他们觉得通过脸谱的颜色就能分辨人物的性格、脾气、忠奸、善恶,很有趣。有首叫《说唱脸谱》的歌,很形象地反映了脸谱的趣味:“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opera……蓝脸的窦尔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