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9/3/2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①面临国内外环境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20年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即当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向革命政权发动战争的情况下采取的。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社会有可能步入一个较长的和平发展时期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为了解决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而采取的措施。②国家与党的工作重心和面临主要任务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这一非常时期采取的,这时国家与党的工作重心是军事斗争,面临主要任务是要集中一切全国人力物力以战胜国内外敌人,经济政策就要为这一中心工作服务。新经济政策实施时,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的经济建设上来,面临主要任务就是要解放发展生产力,恢复、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以巩固工农联盟,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仅是为应付战争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列宁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为指导思想,在对俄国国情认识和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否认商品和市场关系,力图实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因此,其指导思想带有教条主义特点。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力图直接过渡失败的情况下,是列宁基于对苏俄国情的正确认识基础上,认识到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一般原则,不能“直接过渡”,而要向社会主义“渐进过渡”。因此,其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①农业: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即几乎是无代价地征收农民余粮;后者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税额少于收集额,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②工业:前者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后者大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私营,部分地恢复私人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③商品流通:前者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后者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④分配制度:前者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后者实行按劳分配。、实质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质是试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则用经济手段为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质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要建立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新经济政策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在当时情况下发挥了积极作用,集中了一切人力、物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从长远来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影响经济发展,引起工农群众不满,引起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事实证明,在当时的条件下企图借此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俄经济走出了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初步好转,工农联盟得到巩固。实践证明,在落后的小农占优势的俄国,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两者的相同点1、两者实施的基本国情相同: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经济落后,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能力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十月革命前沙俄的资本主义也没得到充分发展,现代工业基础非常薄弱。2、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