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红楼梦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忠。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一、作者及版本
(一)作者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
阮。其高祖随清军入关,社会地位较高;
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祖父曹寅从小
就给康熙皇帝当伴读,兼作侍卫,两人关系密切。从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起,经祖父曹寅、父辈曹颙等,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祖父曹寅一代,是曹家的鼎盛时期,曹寅的两个女儿都被选作王妃,康熙六下江南,有五次都以曹家的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可见曹家的显赫地位及其与康熙的密切关系。曹寅死后,曹雪芹父亲、叔父相继承袭此职,但于雍正五年(1727),因事被株连,获罪落职,家产被抄没,曹雪芹随全家来到北京,境遇潦倒,晚年生活更加穷苦。从宫廷贵族下降到“举家食粥”的不平常经历,使曹雪芹用自己的血泪和呼号凝结成这部伟大的作品,留下80回本的《石头记》。
主要内容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小说以四大家族的衰败为背景,又以贾府为主,要想更好地了解《红楼梦》,就要对其描写对象有个基本的了解。四大家族即贾、史、王、薛(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贾府世系成员如下:
宁敷
国代化珍(尤) 蓉
公敬惜春
琏(王) 巧姐
赦迎春
荣(刑) 珠(李) 兰
国元春
公代善(史) 政宝玉
(王) 探春
环
敏黛玉
代儒瑞
木石前盟:林黛玉前生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时因赤瑕宫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遂幻化为人形,饥餐“蜜青果”,渴饮“灌愁水”,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雨露之恩,在神瑛侍者转世为宝玉后,下世为人,准备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个引人入胜的神话,说明了黛玉具有“重情”、“多愁”的特点。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林黛玉是美的化身,然而她的一生又是“心事终虚化”,充满悲情。小说着重表现的即是她纯洁脱俗的诗人气质、冰清玉洁的诗意人生。
林黛玉心灵纯真,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言行,也无视“温柔敦厚”的封建规范。她蔑视权势,从不讨好封建家长,对周围的庸俗与虚伪常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予以反击,以致被周围的人认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其实,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尖酸刻薄”,她也有谦和的一面:
黛玉葬花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贾宝玉
贾宝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主、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