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让高雅艺术更接地气.doc

格式:doc   大小:15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让高雅艺术更接地气.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4/2 文件大小:1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让高雅艺术更接地气.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让高雅艺术更接地气-新闻学让高雅艺术更接地气 ◎别鸣费力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是风,观风知世。作为省级党报,湖北日报深入贯彻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系列报道中,创新策划组合、整合报道资源,令高雅艺术新闻报道更接地气。一、策划为先歌剧在当下虽然属于高雅殿堂艺术,但它仍有过去民族歌剧家喻户晓的记忆。在文娱生活选择越来越纷繁复杂、进而让人浮躁难安的现在,让歌剧艺术再接地气,必须首先从唤醒群众心底过去的记忆开始。总有一些声音,能够穿越时空。“洪湖水呀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回家”,洪湖近万观众全程跟唱。“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大型歌剧《江姐》在驻汉部队慰问巡演等。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湖北日报》有意识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大篇幅、连续性报道。其中,长篇通讯《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通过记者深入采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以“鄂豫皖边区的乡土歌剧”、“‘洪湖水’一唱红遍全国”、“四代‘韩英’传承红色经典”、“还想再立一座大别山”等四小节内容,在新闻媒体上对湖北在中国歌剧艺术中的历史方位,首次进行了系统梳理。现场特写《三代“韩英”唱响洪湖水》生动记录了《洪湖赤卫队》三代女主演与观众的舞台情谊。在此基础上,如何让新创作的歌剧剧目让读者不感到陌生、不产生抵触?湖北日报采取了对新歌剧剧目的创作全过程进行关注式报道的方式,让其成为读者眼前一个长期的新闻热点,。作为第二届中国歌剧节重点参演剧目,湖北省精心打造了《八月桂花遍地开》、《高山流水》、《茶花女》等3台新创新排歌剧。早在这3部歌剧初创阶段开始,湖北日报进行安排跑线文化记者进行了全程式系统报道。例如2014年8月8日推出小通讯《八月桂花,且唱且芬芳》,对《八月桂花遍地开》在首演之后下决心进行全方位修改的情况,在新闻媒体首次进行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11月14日推出长篇通讯《滴滴心血如甘露浇灌金桂分外香——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是这样炼成的》,对该剧3年创作全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回顾性报道,得到湖北省委领导的充分认可。在百度以“《八月桂花遍地开》、湖北日报”为关键词 进行搜索,、全程参与报道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同时,湖北日报对歌剧这一高雅艺术的知识普及性报道,也给予了一定重视。例如2014年8月26日推出小通讯《鄂派歌剧握手意大利歌剧》,对民族歌剧与西洋歌剧的交流进行了报道等。并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举办期间,每天推出歌剧知识普及专栏“艺海撷萃”,对中外歌剧知识进行了富有趣味性的系统普及。二、打造特刊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从10月29日至11月13日在武汉举行,时间长、节点多。汇集了全国各地的20台优秀剧目,演出达到38场,3000余名歌剧艺术工作者参演,开展论坛讲座、赴基层演出等惠民活动10余场。据有关统计,歌剧节观众达到9万余人次。但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真正能到剧场看歌剧的观众还是少数。因此,通过媒体的传播,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