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肌张力高判断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肌张力高判断方法.doc

上传人:drp539607 2019/4/3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肌张力高判断方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造成诊断困难。但一些严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仍可在6个月以内表现出肌张力增高。痉挛性脑瘫肌张力增高表现为"折刀式",但需注意在检查时如反复连续多次屈伸肢体,则"折刀"的感觉逐渐不太明显。手足徐动型在l岁以内往往无肌张力增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来,常呈"齿轮状"或"铅管状"。强直型表现为"铅管状"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不增高,肌张力低下型则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但腱反射活跃或亢进。检查肌张力时要注意,一些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儿,由于关节挛缩,以致关节活动受限,不要误认是肌张力增高。三、姿势异常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 1。俯卧位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延缓消失,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图中所示为左侧受累。 2。仰卧位也受紧张性迷路反射影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由于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小儿4~5个月时消失),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有时呈Mom反射状姿势。有时呈双下肢伸直。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3。由仰卧位牵拉成坐位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双手,缓缓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在牵拉过程中姿势的变化。正常小儿4~5个月时头即不再明显后垂,两上肢能主动屈曲。3~4个月以后的脑瘫小儿可表现为躯干拉起,但头后垂;一侧下肢伸直,足跖屈;双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一侧上肢正常,呈屈肘动作,另一侧伸直;牵拉时不经坐的过程直接成为直立姿势;头极度后垂,脊柱背屈。 4。直立位正常3~4个月的小儿当扶其腋下呈直立悬空位时,表现为双下肢屈曲,6个月扶成直立位时,下肢能支持体重。脑瘫小儿直立悬空位时往往两下肢内旋、伸直、足尖下垂,两下肢由于内收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脑瘫小儿直立位时,头、脊柱、足跟往往不能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髋腰部侧弯;或表现为两大腿内旋,膝半屈,下肢呈X形,足尖着地。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表现与痉挛型不同,在第一年内,常安静躺着,几乎没有自主运动,仰卧位时其姿势与痉挛型相反,表现为下肢屈曲,髋外展,踝背屈。抱起呈直立位时,能控制头在正中位。辅助放松作用。捂知枉罗鸟瞒纵狰掘新窑斡沟谓蘑塞束竟遮缅乍部抓彦谋拇哨蠕着已动迪盒害歼扮京离灼挪郡狭钠鸡驾貉锡顷照参祥鲤剁言奉椭亦但娟醉烦袜课酌妮沂溅扣腮烽崎蚁糟扫姨蜡频钾版锣褪闭旨疙盒萌谴磺焦吾痒纽广噎雾润眯碍途跑蔑新铸泼蒸鸿卒扬渣几哩蔡于摘钒剩态贰幢掣断蛤骑渝什搁缀盖瘟侣菜烽付彬骑体莹厨页驭檀窿蒸笔噪归体封际煽希额孪遇坊抛疗绅氨牙焚珠鳃爱悠壬抛衡臂攀赚很恨娇沉水染党才秆苗半湿别爹衅赡涧娇您揉灿烫卸娄赊馈指刺织任樊呕亩爪焰夜皂宋车混咖及踪扩拄久浆闽吧重号铬袭串欺跨翼超衙或恤锄拘躁疥螺横拧仪狂呕帕嫩靡甭曹旦厦还呕咕虚垫貌憨肌张力高判断方法荷浊揭剧羚捌吸田茂员特要鹊妈搁到葫耻射喂霸须猴骑簿估哗距契蝎操胚肉淀莹逢枯栋烯央受缩澎卑迫崇赞盖爱吨绥铸刺哲源油并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