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说课稿.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说课稿.doc

上传人:j14y88 2019/4/4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说课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上午好:我是首师大附中大兴北校区的邓学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及教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这四方面进行说课。其中教学背景从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两个方面阐述:教材分析: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章的学****任务和知识要素,分别如下。根据本章的知识脉络,我建立了本章的知识框图,可见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研究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函数的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情况:知识方面:学生在学****本节课之前已经能借助数轴用一个数表示直线上点的位置。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能力方面:从数轴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从一维到二维的发展,此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体现了类比方法,因此本节课是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能力的一节课。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不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写出坐标,由坐标描点。理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采用自主探究、启发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如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索研究、建立模型——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能力提升——检测评价、课题作业——课堂小结、深化理解六个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从我校周围的地图入手,出示以下情境:如下是截取我们学校周边的一部分地图。其中,双高路与兴华大街的交汇处点A,位于双高路与兴业大街交汇处点O的正东方向750米处,提出问题:若把双高路视为一条直线,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点A的位置吗?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最终达成共识:以O点为原点,正东方向为其正方向,1为单位长度,在点A所在的双高路上建立数轴,则点A表示的数为750,用750这个数来确定点A的位置。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体现从一维到二维的过度,进而提出问题:我们学校的位置不在我们建立的数轴上,此时学校的位置B如何用数表示呢?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学生通过思考,从OB的距离和方向角的角度提出以下方法:(视频)。另外,学生还从提出了距离的角度提出了以下方法。(视频)然后,我对学生提出的两种方案总结,一种方案是用一个数一个有方向的角度表示是以后要学****的极坐标系。一种方案是用两个数表示,并且需要加以区分正负,这样由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所组成的图形就是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的一种参照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由此引出本节课题。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形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指出水平的数轴为x轴,竖直的数轴为y轴,数轴的原点即为坐标原点。并提出问题:坐标平面被两条坐标轴分成了哪几个部分?从而得出象限的概念。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该如何用数表示点的位置呢?仍然是以点B为例,我把问题的情境进一步丰富,已知学校与兴业大街的距离大约是500米,学校与双高路的距离大约是550米,以双高路和兴业街的交汇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学校的位置B如何表示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让学生先自己写,并让学生说出这样写的理由。学生写出了如下四种表示方法,(550,500),(-550,500)(500,550)(500,-550),第一、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