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三曹诗选》.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三曹诗选》.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4/4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曹诗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蒄《三曹诗选》:一部群作者诗选;系“历代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余冠英选注,精选了三国时代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其中曹操(八首),曹丕(二十一首),曹植(五十四首),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蚃内容简介肃建安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在文人诗的传统里,是一个很突出,很辉煌的时代。钟嵘《诗品》说: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螈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是建安时代最为优秀的诗人。他们雅爱词章,不但以帝王之尊、公子之豪提倡文学,促成了五言古体诗歌的黄金时代,而且身体力行,创作了各具风格的名篇佳什:曹操的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曹丕的诗纤巧细密,清新明丽;曹植的诗则骨气充盈,淋漓悲薄壮,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肄《三曹诗选》依据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其中曹操(八首),曹丕(二十一首),曹植(五十四首),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编注者分加题解和注释,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薁建安时期文学的主要体裁已经从辞赋转变为五言诗,而作家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又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说明了建安文学不同于两汉作家“王、扬、枚、马”所代表的以歌颂帝王功德为目的,以讽谕鉴戒为幌子的文学〔一〕,而是有感情有个性的抒发性的文学。也不同于班固《咏史》那样“质木无文”,而是情文兼具,文质相称的文学。这些都是显著的变化,尤其是从颂扬鉴戒到抒情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上面所引的钟嵘和沈约的话虽然简单,可使我们感觉到建安时代是一个文学史上的新时代。在这个文学新时代活跃的作家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三曹”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就是上引《诗品序》所说的“曹公父子,平原兄弟”。“七子”是曹丕《典论?论文》所评述的七个作家〔二〕,《诗品序》提到的刘桢、王粲便是其中的冠冕。七子在政治关系上是三曹的僚属,在文学事业上是三曹的“羽翼”(其中孔融稍不同,请参看注二)。当时三曹在文学上和政治上一样是处在领袖地位的,他们的文学才能和实际成就也配得上这个地位,其中的曹植尤其是历来公认的当时最优秀的作家。建安诗篇流传下来的不足三百首,其中曹植的诗最多(约八十首),其次是曹丕(约四十首),再其次是王粲和曹操(各二十余首)。诗人的作品保存下来或多或少,可以有种种原因,但其质量是否禁得起时间淘汰往往是主要原因之一。从现存建安诗的质量看来,曹王四家也正该排在建安诗人的最前列。由于三曹在当时诗坛的领袖地位,由于其作品成就较高,留存的又较多,便自然地成为后人研究建安诗的共同时代特征的主要资料。因而他们的代表性也就较高于同时的作家。这就是三曹(主要是曹植)诗在建安作品中值得我们首先注意的原因。蒇编者简介蚄余冠英(1906~1995)中国古典文学专家。1906年生于江苏扬州,1995年9月2日卒于北京。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后任文学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遗产》杂志主编。由他主持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