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红楼梦》第一回诗歌翻译比较.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楼梦》第一回诗歌翻译比较.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4/4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楼梦》第一回诗歌翻译比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红楼梦》第一回诗歌翻译比较Kevin,Kitty,Jessica于2005-09-24发表在红楼艺苑-品读红楼摘要:在当前日益迅速的全球化与文化融合的背景下,翻译者们本着尊重和保存民族文化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性。本文通过对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某些诗词翻译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如何在翻译中保存和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文化的问题。《红楼梦》的两位译者,杨宪益和霍克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在翻译中分别采用了异化为主和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杨采用了更多的语意翻译和文本翻译,而霍克斯采用了更多的交际翻译和工具翻译。本文根据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从三个元功能角度,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两个翻译大家的译文作了初步的比较。关键词:《红楼梦》《好了歌解》翻译文化比较《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思想性最高、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古典主义小说。《红楼梦》诗词是《红楼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地分析《红楼梦》诗词及其在《红楼梦》全书中的作用,对于全面、深入地探讨这部古典杰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以及其诗词的不同英文翻译版本是很有意义的。《红楼梦》第一回中除《好了歌》之外,还有两首诗是很有指点意义的,它们分别是《青埂峰顽石偈》和《好了歌解》。本文重点对《好了歌解》的杨、霍两种译文版本做出比较。《红楼梦》第一回: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青埂峰顽石偈》是曹雪芹为《红楼梦》写的一首序诗。这首诗带有浓厚的愤世嫉俗的色彩,表面上是写顽石的怨恨慨叹,而实际上寄寓着作者的自我剖白,它点出了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的基本立场和用意。曹雪芹透过“康乾盛世”表面繁荣安定的现象,敏锐地看到了封建阶级的“天”已残破,这就是他对封建末世的基本特征的深刻概括。但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不仅仅看到封建阶级的“天”已经残破,他还深切体会到了封建阶级的“天”已经无法修补。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必然衰亡,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的认识,不但使他对封建社会做出了最后的判断:“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且他在《红楼梦》里描绘了一副中国封建社会衰亡史的生动画面。然而,曹雪芹对封建宗法制度的背叛,对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怨恨,以及对渺茫未来的向往,还不可能改变或是脱离封建地主阶级这个基本政治立场。“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这种既惭愧,又惶恐,外加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依稀可闻,这正式曹雪芹只想“补天”,而不想也不愿意“翻天”或“变天”的复杂心情。他的不得“补天”之恨,最终形成了一首凄惨的挽歌,贯穿于《红楼梦》全书始终,并且对《红楼梦》全书的其他词曲做出了总的引领。但有一点我们应当指出,雪芹在这首《青埂峰顽石偈》中所表现出来的“无才补天”和“枉入红尘”怨恨心情,乃至于对往日贵族之家豪华生活的眷恋于悼念,实质是不愿封建制度没落和崩溃的思想流露,所以在他的内心深处还存在着对往昔的无限留恋之情。在《红楼梦》第一回的这四首诗中,除了《青埂峰顽石偈》,还有一首诗歌体的韵文,《好了歌解》,是对甄士隐听到《好了歌》后,结合自己的遭遇对其做处的自我对人生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