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林语堂会花钱.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林语堂会花钱.doc

上传人:redkcbx064 2015/10/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林语堂会花钱.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林语堂会花钱
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看重钱,会赚钱,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文坛,人所共知。这与中国文人讲求的“君子固穷”背道而驰,成了很多人诟病林语堂的原因。不过,林语堂仍是该要的钱一分不少,该花的钱也慷慨解囊。
初闯上海滩的林语堂,本想安分地靠爬格子吃饭,却发现这碗饭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吃饭问题成了头等大事。他想的第一个办法就是“一稿两投”。同样的内容,写一份中文的,写一份英文的,这样可以得两份稿费,而不至于有道德上的限制。有人高度赞扬说,林语堂的中文好到无法翻成英文,他的英文也好到无法翻译成中文。这对林语堂来说,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林语堂当仁不让是会赚钱的主儿,有经济头脑。他靠《开明英文读本》居然拿了30万大洋的版税。据说,那时候林语堂办《论语》杂志,每期都要由出版社时代公司带着稿费和编辑费去,他才给稿件。
林语堂在收入上斤斤计较,可该花的钱,一点都不吝啬。林家出国前一年,夫人廖翠凤的大哥吸鸦片死了,余下的20多口人都没有工作,靠着早年的一点积蓄,坐吃山空。林语堂的姐夫去世了,留下大姐林瑞珠和8个孩子;大哥也走了,留下孤儿寡母;二哥林玉霖失业,他有7个孩子;三哥处于半失业状态,三嫂体弱多病,医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有这些,都是靠林语堂接济。
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一家迁往美国。那时在美国,由于版税丰厚,林家生活富裕。1938年,林语堂总共收入38000美元,全家开支及接济国内难民、亲戚花去12000美元。林语堂对中国货币有信心,1939年初,他用16000美元兑换了10万银元,存在中国银行;后又用23000美元兑换10万银元,分别存7年、10年、14年,预备每个女儿22岁时,都可以领得10万银元。谁知随着抗战的深入,国内通货膨胀越来越厉害,林语堂的几万美金变成废纸。
1939年,林语堂的收入为42000美元,开销为17500美元。年底,。那时,他的《生活的艺术》成为全美畅销书冠军,稳居榜首达52周。他用英文写的《京华烟云》出版后,在美国多次再版,仅抗战期间销量就达25万册。虽然这么畅销,林语堂却不肯自己译成汉语,认为最合适的翻译人选,是比他小两岁的郁达夫。很显然,他欣赏郁的文才,认为市场前景会好,可以让译者小赚一笔。当时正是抗战,郁的生活狼狈不堪,忙着离婚,没有闲情来翻译他的小说。
1940年5月,林语堂偕夫人与女儿由美返国,在重庆北碚购置了一幢四室一厅的五间居室作为住家。他再次出国时,毅然将该住房捐献给正处在困难中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抗战时,林语堂到法国旅行,向法国一家事务所捐款4220法郎,认养了6名中国孤儿。林语堂对亲戚朋友格外关心,将《宇宙风》的版权赠给大嫂。侄女家中遭劫,他知道后,从美国寄钱给她。
不过,聪明人也会失算,也会亏本,也会棋错一着。为研制中文打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