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法医小宋的解剖技巧.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法医小宋的解剖技巧.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4/4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法医小宋的解剖技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脑延髓池穿刺术   在工作中,法医常常会遇到一些急死(也称猝死)的案例,通过常规的尸表检验很难发现死因,而做系统解剖也很麻烦。此时,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临床上小脑延髓池穿刺术来分析死因。正常的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或浅黄色,—,—,总量120—180ML,平均值为150ML,分布于各个脑室、脑池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的产生是内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脉络丛分泌产生,通过室间孔、中脑导水管、侧孔、正中孔至各个脑池及蛛网膜下腔,回流至静脉窦吸收形成脑脊液循环通路。因此,凡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所致血管破裂出血,均可使脑脊液呈血红色。通过小脑延髓池穿刺抽取并观察脑脊液,如有血红色改变即可确认死者系脑血管意外死亡。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使尸体呈侧位或俯卧位;于头部两侧乳突下缘连线与枕骨粗隆正中垂直线的交点作为穿刺点,用18或20号针头及5ML注射器;将针头刺入皮下,针尖稍向上至骨质有阻挡时,退针往前下进针,进针约4——5CM有落空感后,空针回吸,即可见回流脑脊液,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6CM。因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部位没有大血管走行,不可能误穿血管而污染脑脊液,故阳性结论是准确可靠的。应该注意的是,脑实质局灶性小出血不会引起脑脊液变色。因此,对于阴性结果要结合死者年龄、病史及发病经过综合判断。   心腔穿刺采血术   法医在尸检时,还经常会遇到一些死因已经明确,不需解剖胸腔而又需采取心腔血化验的案例。如交通肇事中驾驶员虽因颅脑严重损伤致死,却需要检验其心血中乙醇含量等。通常情况下,法医提取这部分案例尸体的心腔血时均采取解剖胸腔,于直视下行心腔穿刺采血。此做法,解剖过程相对复杂,解剖后还得恢复尸体原貌,比较费时费力,其实在实践操作中,大可不必如此。搞过临床医学的人都知道,在抢救患者时,可以直接进行心腔穿刺注射抢救药物,法医完全可以借用这种方法来采集尸体心腔血液。即省时省力又方便、准确、可靠,且简单易学,便于掌握。此项技术操作可定名为“心腔穿刺采血术”。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尸体取仰卧位;在第四肋间胸骨左缘外1-2CM处,用无菌腰穿针沿肋骨上缘垂直刺入右心室;待针尖有突破感时拔出针芯,接10ML或20ML无菌注射器,即可根据需要采取心腔血。需要注意的是:对进针部位的选择,可不局限于第四肋间,亦可选择第三肋间及第五肋间靠进胸骨左缘处进针。对交通肇事或其他严重损伤伴心脏移位的死者,应先采用临床医学的叩诊技术叩出心浊音界,再确定进针部位。因操作对象为尸体,故操作方法、所用器械与临床心腔穿刺注射药物技术不完全一样,即不必顾忌心肺损伤及其他并发症。   寰椎弓切开术   实践中,法医会遇到因闭合性颅脑损伤或病理性脑出血、肿瘤、脑及脑膜的炎症等疾病引起颅内压升高,致小脑扁桃体疝形成而发生死亡的案例。小脑扁桃体疝又称枕骨大孔疝,是颅内压增高时,两侧小脑扁桃体及邻近的小脑组织经枕骨大孔向下移入椎管而形成的。在尸检中,常规采用开颅解剖来观察,这样做比较麻烦。如采用寰椎弓切开术来观察小脑扁桃体疝就简单得多了。   具体操作步骤是:将尸体俯卧,垫高颈部;从枕骨粗隆下开始,沿颈后部正中线切开枕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