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刘会勇(防脱逃).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刘会勇(防脱逃).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9/4/5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刘会勇(防脱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膄新形势下罪犯脱逃特点与对策研究蒁罪犯脱逃是指罪犯为逃避刑罚,逃避监管,非法获得人身自由的一种继续违法的行为,这是罪犯反社会性的心理在特殊情况下的延续和发展。以往年兵团监狱逃跑罪犯的年龄来看,均为25-35岁的年轻罪犯,因此,研究罪犯逃跑的心理变化规律,对做好罪犯的思想转化,实现场所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涉黑、涉枪,暴力犯罪型罪犯的不断增多,使监狱在预防罪犯脱逃工作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接下来,就罪犯脱逃特点与对策研究发表几点我个人的看法。莁一、罪犯逃跑的心理基础蚆罪犯逃跑的心理基础,同其所处的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心理环境有紧密的联系,另外,造成罪犯逃跑的外在因素,即逃跑的机遇,一般是由于监狱机关管理上的过失所造成的。薄尽管罪犯逃跑的原因、条件、手段和动机各有不同,但是导致罪犯逃跑的心理基础是有章可循的,通过研究罪犯逃跑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做好监内教育工作,加强对罪犯的管理与改造。罪犯逃跑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节第一,不认罪心理。不少罪犯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有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自己吃了运动的官司;有的认为自己是无端受到刑事处罚或期限过长,有的则认为是受到他人的诬告,陷害或打击报复。因而表现为不认罪、不服管,总想及早跑出去,讨回“公道”。莂第二,复仇心理。怀有复仇心理的罪犯大体有两方面的目的:是一报复揭发过他的群众、单位领导、当地派出所和审讯过他的预审员。二是对服刑机关的管教给予报复,出于这种心理,往往专门等该民警值班时逃跑,以使该值班民警受到处分。更有甚者,逃跑后寄信表明逃跑是针对某干警而为的。聿第三,幻想回归罪恶生活的心理。罪犯受到各种腐朽没落思想的毒害而走向违法犯罪,他们具有错误的信念体系。他们生性贪婪,在社会上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恶不作,过惯游荡不羁的生活。入监后,面对严密的监管和日常的生产劳动,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遭到破坏。于是,他们留恋入监前的生活畏惧劳动,厌恶入监后的生活,为渴求继续享受原来的寄生生活,逃避劳动改造,便产生了逃跑的心理。芇第四,绝望的心理。这类罪犯认为入监后什么前途未来都完了,就是刑满也很难找到工作、找到恋爱对象,会受到社会歧视、亲友的冷遇、同乡的耻笑。由于对未来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抱着破罐子破摔、逃跑出去快活一天算一天的心理,一有机会就打算逃跑,尤其是惯犯、累犯表现得最为突出。羂第五,思念亲友的心理。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30岁左右罪犯身上,他们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人,尤其是父母。当家里来信告知父母突然病危,便“不辞而别”;有的则在节日来临之际,想与家庭团聚,也私自逃跑回家,这类罪犯逃跑后一般不作案,也不去别处,有的探完家之后会自动回服刑场所。腿二、服刑人员逃跑前的行为表现***罪犯逃跑,总是有预谋,有准备的,总会表现出异常行为。一般来说,罪犯逃跑前的行为表现如下:蚇——熟悉场所周围环境,包括制定周密的逃跑方案,为逃跑准备工具,打听狱内民警的值班巡逻情况,关心监外社会风情等。螃——家里有紧要事情发生或隐瞒重大犯罪事实的,这种情况下,他们思想负担较重,有时表现为急躁不安,有时表现为言谈举止沉默。有的还要求请假回家,不能如愿后,便打算逃跑。蒅——有的罪犯往往开始准备一些钱和贵重物品,或趁接见时家属索取钱和贵重物品。袃——为了申诉而计划逃跑的罪犯,总是对所犯罪刑的错误予以否认,不认罪,不服管,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