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吴金华《貂蝉》.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吴金华《貂蝉》.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4/5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吴金华《貂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羂芀貂   蝉螇膄吴金华羃荿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貂蝉”,作为“连环计”故事的主角,是小说家虚构的人物。芆只要检阅宋元以前的文献,特别是可信度很高的史书,例如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东晋袁宏的《后汉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等,我们不难断定:王允定计除董卓是事实,董卓死于吕布之手也是事实;然而“貂蝉”则史无其人,“连环计”则史无其事。羄《三国志》记载吕布与董卓之间的纠葛,所涉及的女性只是一位不知名的“侍婢”,《后汉书》的异文为“傅婢”,说白了,就是董卓的贴身丫鬟。陈寿在《吕布传》里记载,早先认董卓为父的吕布之所以决心杀卓,根源在于偶然发生的一次冲突:“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謝,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董卓拔出自家的“手戟”无情地掷向吕布,只不过是因为吕布犯了点小错,这跟后来吕布私通傅婢一事毫无瓜葛。尽管吕布跟傅婢的暧昧关系并未败露,但此事作为吕布的心病,终于使吕布成了王允集团谋杀董卓的一把尖刀。关于这一点,范晔《吕布传》的记载跟前后的史书大致相同:“卓又使布守中閤,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时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因以告布,使为内应。”此外,司徒王允“诛卓”的同谋者,除了尚书仆射士孙瑞,还有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泰、护羌校尉杨瓒等,范晔在《王允传》里均有明确的交代。由此可见,史书不曾为“连环计”的情节提供任何资料;如果说,“貂蝉”的故事还能在“傅婢”身上找到一点蛛丝马迹,那也是来自史书读者的丰富联想。不难设想,当吕布对傅婢吐露“益不自安”的心情时,傅婢或许就是吕布乐于充当王允杀手的诱导者。肅傅婢是历史上不知名的小人物,而貂蝉则是说书人或文学家虚拟的大美人。貂蝉,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无论活跃于民间传说或戏剧舞台,还是出现于诗词歌赋或历史小说,总是跟吕布连在一起的。初步调查表明,直到唐代,貂蝉还不见于文学作品。例如李賀的《吕将军歌》有云:“吕将军,骑赤兔……榼榼银龟揺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其中“傅粉女郎”作为吕布身边的美女,纯属诗人的虚构;这首充满想象的诗歌还没有出现“貂蝉”,似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貂蝉”登台之晚。螁貂蝉进入民间故事的时代,一般的说法是不晚于北宋,因为明代流行的《三国志传》有这样一段:“宋邵康节先生有诗叹曰:董卓无端擅汉权……力斩乱臣凭吕布,舌诛逆贼是貂蝉。”邵康节,指北宋理学家邵雍。不过,据我考察,所谓“宋邵康节先生有诗”云云,跟该书中其他一些无可考稽的宋诗一样,也属于小说家的伪托;在傅璇琮先生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全宋诗》第七册中,“邵雍”名下没有辑录这首来历不明的“邵康节”诗,我认为这正是文献学家的严谨之处。此外,清人梁章钜《浪迹续谈》卷六《貂蝉》篇载黄右原语曰:“《开元占经》卷三十三,荧惑犯须女,占注云,《汉书通志》:‘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蝉以惑其君。’此事异同不可考。而刁蝉之即貂蝉,则确有其人矣。”有人据此推测貂蝉的故事可能滥觞于唐代,也缺乏必要的佐证。《汉书通志》不见于唐、宋史书的艺文志,即使此书曾经在世,也可能出自明、清人之手。事实上,不仅***的《开元占经》没有黄右原所述的内容,连梁章钜也说“《汉书通志》今亦不传,无以断之”。难怪梁氏不把黄氏的无稽之说载入他的学术名著《三国志旁证》,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