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5(精选).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5(精选).doc

上传人:pangzhan335 2015/10/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5(精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1年2月10日在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李学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中共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江苏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一五”时期,是积极应对复杂多变形势、全省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的五年。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导向,好字优先、又好又快推进经济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面落实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迅速出台了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外经贸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呈现出创新引领、增长较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90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3046美元提高到7700美元。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82亿元,%,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拉动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87亿元,%,%。进出口总额4658亿美元,其中出口2706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治淮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通榆河北延工程全线通水通航,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具备送水出省条件;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建成通车,长江过江通道达到7个,建成连云港15万吨级深水航道,亿吨港口达到6个,苏南硕放机场改造工程竣工,淮安涟水机场建成通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十一五”时期,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的五年。坚持调高调优调强取向,制定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计划,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24亿元,比“十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4%提高到33%。新兴产业引领新一轮增长,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元,占工业销售收入的2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比“十五”。物流、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快速发展,苏南地区出现服务业投资超过制造业投资的新态势,南京形成“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4%,%。区域创新能力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评价中连续两年保持全国首位。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均完成
“十一五”目标。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重要进展。太湖湖体水质持续改善,确保了饮用水供水安全。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和42%。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护耕地、保障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气象预测预报、地震监测工作和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加强。
“十一五”时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连续七年保持“三农”投入增加、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形势。2010年粮食总产647亿斤,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三分之一,农业增加值由全国第六位上升为第三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深入实施农村实事工程,解决了127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大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27万人,转移比重提高到66%。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城市化率达到57%,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8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步伐加快,苏北五年承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过万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整体纳入长三角区域范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地区发展步入快车道。积极做好对口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