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9—:我看《投名状》要求:1、请从叙事方法、剪辑、拍摄角度评价      2、不要评价表演       3、字数800分数我看《投名状》《投名状》改编自著名的“张汶祥刺马”故事,是所谓清末四大奇案之一。陈可辛并没有采用通常的传奇叙述方法,即社会政治附带人情恩仇的叙事模式,而是把人情作为主要线索,把政治推到后景。他巧妙地将一个女人设置在三个生死兄弟之间,在女色和弟兄情谊的矛盾中展现人性善恶,以一种动静相宜、文武相持、虚实相配的叙事方式有效的推进情节发展。这种做法,使得历史故事与今日观众心理的有个很好的交集点,防止观众一开始就迷陷在清末政治是非之中. 影片开幕就非常惨烈,一群被太平军包围、寡不敌众的官兵,厮杀得血肉模糊,最后全体阵亡。同时,奠定了一种浓浓的墨蓝色调,蓝黑色的服装、墨蓝的天空,连人的心情也是黑色的,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开幕的火拼引出了庞青云,真正让人饱受视觉冲击的是舒城之战。首先,导演极运用远景来展现两军对峙的气势恢弘场面,用全景式俯瞰下沙尘滚滚的古战场和超广角镜头下扩张的群像,战马奔腾,千军挺进,来凸现出豪壮的震撼感。战斗中的三大军,山字军、太平天国军、与1500人援军的状态变化都通过三位领帅的面部特写,由干净凌厉的剪辑穿插于士兵的肉搏场面之中。为了表现杀戮的激烈,导演从声音、场景、拍摄多方面烘托:一段由枪、由炮、由箭、由刀组成的冷热战术交响曲;或特写、或全景、或闪镜、或长镜来拍摄万千个人头落地的画面;升格拍摄以呈现轰轰烈烈的爆炸效果,频繁交替使用远景和局部战斗特写,强化了具有震撼力的战争场面。此外,影片还在动作和镜头设计上有意把群体对抗性的杀戮作为展示重点,避免了一对一武打比拼给人的眼花缭乱感。 全片的战争场面只有“舒城一战”算是真枪实弹的“实战”,其后诸多战役都用闪回、片段等方式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展现战争的进程,特别是通过交替运用静态、动态结合的长短镜头来表现苏州城外濒死士兵的呻吟和无数茫然、恐惧、饥饿的面孔和眼神,加上战场的全景图,虽不似舒城战千军万马厮杀的壮烈,但观众已经可从中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持久。 影片中蒙太奇的使用也是非常精彩。射杀苏州城的俘虏的过程中,通过平行蒙太奇、反复蒙太奇的运用充分展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镜头在金城武的眼泪一行行流下,有的哭泣有的呕吐的山字营的士兵将箭一次次的搭上弓头,刘德华在铁链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