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比较优势陷阱.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较优势陷阱.doc

上传人:wzt520728 2015/10/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较优势陷阱.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引入
自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我国对外贸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出口劳动密集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被打破以后,这一贸易格局出现了严重的不适性。导致了我国某些行业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以及贫困化增长的现象。传统的贸易格局似乎难逃“比较优势陷阱”的怪圈。那么,中国在这个陷阱中陷得多深,又有何办法可以退步抽身呢?
理论
“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利益陷阱”。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比较优势陷阱可以分为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和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两种类型。前者是指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发展中国家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且由于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加上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了。后者是指发展中国家虽然开始进行制造业的生产和出El,但是这种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度的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
实例
iPhone 4 供应链
先来看一个最新的例子
举苹果公司推出的新款手机iPhone4为例,《纽约时报》有文章曾从产业链上解剖说:一部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大部分来自韩国,占到约80美元,其余的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一些公司。包括富士康在内的中国企业主要是进行组装,。而苹果公司呢?每台iPhone4获利高达360美元。
我国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及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品一直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相当比重。而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出现了明显的“比较优势陷阱”的苗头。接下来我们进行具体分析
(一) 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规模上有新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纺织品贸易方面更是成就突出。纺织品出口从2001 年的534. 4 亿美元猛增到2006 年约1651. 4 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 倍。据统计数据,2008 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651. 36 亿美元,同比增22. 66 % ,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 38 % ,贸易顺差达1290. 34 亿美元。
从表1 可以看出:我国纺织品贸易在2005 —2008 年出现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表明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规模与量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国家出口创汇及解决就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的研究也表明,中国的外贸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出口产品中绝大多数仍属劳动密集型产品,净实物贸易条件总体趋于恶化。而我国纺织业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我国的纺织业体现出竞争优势不足,长期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二)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易遭遇贸易壁垒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