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企业的物流管理在营销工作中,许多企业的管理部门对物流的总成本已越来越感到关切,这项总成本在某些情况下已占产品成本的30%-40%。所以说,物流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大小,一个拥有一流物流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获得竞争优势,成为有吸引力的供应商和理想的业务战略伙伴。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是个舶来品,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在阿奇·萧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中,围绕战争供应,美国军队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将其用于战争活动中。其中所提出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之后,“后勤”一词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并形成了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等多种分支。现代的“后勤”概念已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等多方面的物流,是一个包含范围更广泛的物流概念。在欧美国家,将物流体系叫作IdSistic的远多于PhysicalDistribution,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Logistic一词更注重物流配送体系的整体性和广泛性,不仅包括传统的储运业务(即储存和运输),还包括了采购、生产、流通及分析等多个方面。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将物流定义为:它是指计划、执行与控制原材料和最终产品从产地到使用地点的实际流程,并在盈利的基础上满足顾客的需要。物流的目标是管理供应链,即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增加过程。所谓物流,并非仅仅是把货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传统物流包括:运输功能、储存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功能、物流信息加工与处理功能等。以上是普通商务活动中典型的物流作业。在电子商务与网络支持下,现代的物流不但具备以上这些功能,还增加了一些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如,增加便利性的服务、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降低成本的服务。物流体系在分类上有多种分法,最常用的分法是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社会物流又常被理解为第三方物流,即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简单说就是不属于某个厂商或零售商的专业化的物流体系,这个体系中通常不存在卖场,专作配送工作,是服务于不同零售商的一个物流体系。另一种物流体系,我们把它叫作企业物流体系,即有关于整个企业物流运作的系统,而企业物流又因不同行业和不同业态而分为多种物流模式,如生产型物流、批发型物流、仓库营运型物流等多种情况,不同的物流模式有不同的物流体系建设方法。现代物流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物流一体化。物流一体化是指,从整体上对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以求取得整体上的最优。物流一体化应包括从信息采集到订单到采购到加工到储存到配送到结算直到分析的一条龙运作,每一环节都缺一不可。亚太物流联盟主席、澳大利亚著名的物流专家指出,物流一体化就是利用物流管理,使产品在有效的供应链内迅速移动,使参与各方的企业都能获益,使整个社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第二个特征就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的协调运作。物流运作环节众多,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协调好就会出现各部门的脱节,小则影响企业物流活动的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