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
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的又一重大决策。在中部崛起战略中,中央要求中部建设全
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
交通运输枢纽,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为了进一步加快全省现代化进程,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于 2003 年出台了《关于加
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做出了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决策,并提出了《中原城
市群发展战略构想》。在这一战略决策的指导下,全省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中原
城市群走上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实践证明,促进中原城市群快速发展,
是符合河南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现实选择。
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郑州对于构筑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具有强劲集聚
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增长极,带动中原崛起,进而促进中部崛起,具有十分
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委托编制郑州市城
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原则出发,针
对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问题,通过对郑州市
城市总体规划的全面分析,综合评价郑州市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分析预测规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完善规划的对策与建议,为促进郑州市
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科学
基础。
本项目得到了郑州市城市规划局、郑州市环境保护局及其他许多部门、机构、
学者和政府官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借此机会,谨向积极参与和热心支持本次环评
工作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1 总则
规划背景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
和现代物流、商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 112°42'—114°14',北纬 34°16'—34°58',北临黄河,
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由于地处中原腹地,“雄峙中枢,控御险要”,
因此郑州历来为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也是国
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2005 年 8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明确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河南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这
既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意味着艰巨的任务。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面临着
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转变增长方式、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社
会和谐。郑州近年来的发展很快,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经济发展过度依赖
于开发资源,例如西南部的山区的生态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所以在科学发展观
的视角下,郑州面临着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那么如何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保
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如何过渡到新的发展方式,就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
2006 年,河南省生产总值达 12496 亿元,成为继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之后
全国第五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省。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跨入了全国第一方阵,
已成为在全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
为了进一步加快全省现代化进程,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于 2003 年出台了《关于加
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做出了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决策,并提出了《中原城
市群发展战略构想》。在这一战略决策的指导下,全省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中原
1
城市群走上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实践证明,促进中原城市群快速发展,
是符合河南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现实选择。
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郑州对于构筑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具有强劲集聚
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增长极,带动中原崛起,进而促进中部崛起,具有十分
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郑州历来是河南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
中,四纵四横的铁路客运线有一纵一横穿越郑州,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一条北
京放射线和一条东西横线同样交汇于郑州,在新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郑州
被确定为国家一级综合交通枢纽。
随着国家级交通枢纽地位的确立,高速铁路客运站、集装箱中心站、公路物流
港、新郑机场扩建等一批国家级的交通设施工程纷纷落户郑州。如何抓住机遇,有
效整合交通枢纽设施,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