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望海楼》评论框架特色.doc

格式:doc   大小:15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望海楼》评论框架特色.doc

上传人:一花一叶 2019/4/7 文件大小:1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望海楼》评论框架特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望海楼》的评论框架特色-新闻学《望海楼》的评论框架特色 周寒雪【摘要】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极具特色的国际新闻评论栏目——《望海楼》,通过惯有的评论框架加强国家形象的传播和构建,使得国家形象传播效果更加高效。本文基于框架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望海楼》2010年到2014年间的评论文章进行分析,从评论框架角度切入,探讨《望海楼》塑造的独具特色的评论框架。关键词 望海楼国家形象框架理论一、《望海楼》简介《望海楼》是《人民日报·海外版》于2005年1月1日创立的时事评论专栏,位于一版的显著位置,周一到周六每日一篇,评论世界关注的中国大事和以中外关系为主的世界大事。《望海楼》的定位是面向世界、解释中国,是一个负责对外宣传的国际评论专栏。它是中国参与国际舆论竞争的一个重要工具,同时也成为传播、塑造国际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经过十年的发展,《望海楼》已逐渐走向成熟,并成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旗帜和眼睛,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在2011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开展的创刊以来第一次大型的读者问卷调查中,《望海楼》成为读者最喜爱的评论专栏第一名,不仅受到读者的认可,也受到了其他媒体和业界的认可,《望海楼》的多篇评论文章被国内和国外多家媒体转载,同时《望海楼》也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专栏奖,这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专栏奖。《望海楼》也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优质的国际新闻评论栏目。二、研究设计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望海楼》的评论文章进行分析。选择《望海楼》从2010到2014年的评论文章作为总的研究对象,因为《望海楼》栏目于2005年设立,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栏目,因此将2010年开始的《望海楼》栏目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其稳定性和可研究性更高。本文采用构造周的抽样方法。由于《望海楼》除节假日以外保持周一到周六每天一篇,所以以星期一到星期六为一个结构周。按照构造周的抽样方法每年抽取两个构造周即12篇共60篇文章。三、评论框架分析与结论通过文本分析,结合文章的出发点、立场和观点,现提炼出下列几个框架:1、沟通合作、友好互利的评论框架沟通合作、友好互利的评论框架是基于我国希望建立起良性沟通合作、友好互利的国际伙伴关系和良性的国内发展环境的立场进行观点阐释。文本分析发现,该评论框架是《望海楼》惯常使用的框架之一,有24篇评论文章采用了此种框架,其中有22篇涉及的是国际议题。相较国内议题,该评论框架普遍应用于国际议题,特别是涉及国家关系的议题。如《三国总理齐访华说明什么》(2013年10月22日)的评论文章,通过俄罗斯总理、印度总理和蒙古国总理访问中国的事件阐述国家合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国家要顺应互利共赢的时代潮流”的观点;《中美俄三国如何舒适相处》(2014年5月26日)的评论文章,通过冷静客观地分析国际形势,提出了“大国相处首先要相互尊重”、“大国相处讲求包容”、“大国要推动合作”的观点;《中美两军要不畏浮云遮望眼》(2014年8月28日)的评论文章,以中美召开公海海域空军军事安全行为准则会议为由头对中美两军关系进行讨论,提出了“需以交流合作逐步化解分歧,通过交流合作逐步建立和增加互信”的观点。除了国际议题,涉及国内议题的评论文章如《“同源”通两岸“水袖”舞中华》(2010年6月2日)中也提出了“两岸的文化交流工作要放到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