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健康与心理健康.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健康与心理健康.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4/8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健康与心理健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健康与心理健康一、健康(一)健康观的演变健康,既是人们熟悉和关切的话题,又是一个久远和丰富的概念。我国最早的中医黄籍《黄帝内经》中有内外因的病理学说: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Hippocrates)认为健康是指身体内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黑胆汁、黄胆汁的平衡,疾病病因是人身体体液不平衡,并采用调节饮食、使用药物及其他非巫术的方法来恢复平衡、治疗疾病。进入近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身体无病无残,体格健壮不弱”就是健康。这种无病即健康的观念一直为许多人所持有,并且影响到医疗保健和卫生政策。20世纪,随着科学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开始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anization,WHO)在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满状态。”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HealthCare,PHC)大会发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或体虚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总体状态,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而其实现,则要求卫生部门及社会与经济各部门协调行动。”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在《健康新地平线》中提出了健康的三个主题: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晚年的生活质量。(二)现代健康的概念及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正式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均致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体质健壮。”同时,为了加深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还明确提出了健康的10条标准。(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可见,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人体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二、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古今中外的心理学家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艰苦的探索,对心理健康的含义给予了不同的表述。心理学家英格里希(H·B·English)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精神病学家孟尼格尔(KarlMenniger)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心理健康者应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观察力、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心态。社会工作者波姆()指出“心理健康是合乎一定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第三届)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虽然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但都比较倾向地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