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1章办公信息系统的现状及特点
OA与OIS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部分企业开始用机器处理办公室业务,当时美国人把这种工作方式称之为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OA)。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办公自动化涉及的技术领域很多,服务对象各异,服务模式千差万别,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对办公自动化尚无统一的定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季斯曼教授曾将办公自动化概括为“所谓办公自动化就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用于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难以处理的数据量庞大且结构不明确的包括非数值型信息的办公事务上”。
我国专家学者在 1985年全国第一次办公自动化规划讨论会上将办公自动化定义为:“办公自动化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和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处理系统。”
1988年,我国孙德本同志等在其主编的《办公室工作使用手册》中对办公自动化的解释是:“所谓办公自动化,就是指在办公室工作中,采用诸如传真机、复印机、文字处理机、电子打字机等一系列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并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各地的设备连结起来,用于收集、处理、加工、传输、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
1993年,赵明柱同志在其主编的《办公自动化概论》一书中将办公自动化定义为:“办公自动化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主体的综合处理与办公活动相关的语音、数据、图象、文字等的人机信息系统。”
1994年,谭伟贤同志在其主编的《现代办公与管理自动化500问》中对办公自动化的定义是:“办公自动化就是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代替办公人员的部分业务活动,优质高效地处理办公信息和事务。”
通过对上述有关办公自动化定义的分析,不难看出:上述专家都力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办公自动化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分别提出了办公自动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均有其一定程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伴随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促进办公自动化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以更广阔的视野重新审视办公自动化的本质特征、体系结构、建设模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运行机制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在上述办公自动化的定义中存在以下不足:
l、强调了办公自动化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办公室内的服务功能,没有体现国际互联网环境下超越办公室、超越地区和超越国界的动态办公和跨时空服务特点。后者对办公自动化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并赋予办公自动化以新的内涵和应用空间。
2、对办公自动化相关的语音、图像、数据、文字等信息比较重视,但对现代办公自动化中不可或缺的空间定位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后者恰是政务数据、统计数据、文本数据、多媒体数据的空间定位载体,并为现代办公自动化进行空间分析、空间模拟和空间型辅助决策提供了可能。对数据比较重视,但对办公及事务处理过程认识不足。
3、对建立有关技术规范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必须以硬件、软件和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基础,以信息共享的法规体系为支撑,否则,就只能形成办公自动化“孤岛”,不能建成以高速宽带网络的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公自动化服务体系。
为了充分反映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现代办公自动化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对办公自动化的需求,我们建议将“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e,OA) 改名为“办公自动化”(Office Information System,OIS)。现代办公信息系统可以理解为:办公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地理空间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和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提高专项和综合业务管理和辅助决策水平效果为目的的综合性人机信息系统;在该系统中,指导思想是灵魂,规范标准是基础,信息资源是前提,硬件设备和软件是工具,系统管理和维护是保证,系统应用是目的。在该定义中,我们特别强调办公自动化的以下特征:
•是以人为本的综合性人机信息系统;
•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系统;
•是各类用户进行综合业务管理和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办公质量、效率和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
•强调了空间定位数据在现代办公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
•规范标准是建设现代办公信息系统的基础;
•信息资源是建设现代办公信息系统发展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用办公信息系统取代办公自动化能更好地反映现代办公自动化的工作内容和时代特征,并为办公自动化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际OIS的发展
国外办公信息系统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80 年代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