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5章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有一次他发现他所申请的原料迟迟未到,并且如果这批原料不能尽快到达,会影响部分生产,而采购部也一直未向他说明。由于和采购部经理有一些工作上的不愉快,因此他没有找采购部门询问,而是去找他的朋友,而他的朋友立即询问了有关情况,发现原来是工作太忙没有安排,于是这位朋友马上找出他的申请单,并采取紧急措施来催办。即使是车间负责人,即使是为了公事,有时为了把事情办好点,办快点,也只好转到“小圈子”的关系路线上。这就是“小圈子”的权力系统发生作用。,在正式的法定关系掩盖下存在着大量非正式组织构成的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巴纳德:组织成员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两种基础。一种是为了共同的组织目标,另一种则是为了私人目的。以私人目的为基础的个人交往,具有重复的特性,因而逐渐变得有系统和有组织。。具有组织存在的目的以及组织工作程序的一系列组织规则,如正式的组织分工,固定的信息传递渠道。正式组织特点:(1)组织目标是具体的。(2)权力来源于组织规章、规则,具有强制性服从的特点,有正统性、合法性、稳定性等特点。(3)层级式的等级结构特点。(4)信息沟通渠道是由组织规章所提供的。正式组织要靠规章来保证高效率运转。固定沟通渠道成为必然。。存在于任何一种群体之中,只要群体中的成员对这种组织形式有一定的需求。产生原因:(1)暂时利益一致。(2)管理方式影响。在机械的组织结构中,非正式组织形成就没有有机结构容易。(3)兴趣爱好一致。(4)经历背景一致。共同语言较易产生非正式组织,以利于回忆过去经历并交流。(5)亲属关系。(6):(1)情感性目标,无法明确化,以感情为纽带,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自发的无形的组织形式;(2)权力来自于成员授予,权力实施常常不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3)具有自然形成、影响极大的核心人物;(4)结构不稳定性,没有正式结构,松散,人员不固定,受偶然因素影响;(5)不成文的行为准则,从成员的共同利益、兴趣爱好、情感需求出发,约束力更大。从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出发的非正式组织的奖惩办法是迅速而有效的。:(1)利益型。凝聚性比较强。(2)信仰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形成。(3)兴趣型。(4)情感型。由感情、友谊或社交的需要,以情感为纽带而形成。(5)亲缘型。由亲缘关系形成,比较稳定、凝聚性强。按照作用和性质划分四类:(1)积极型。目标和行为对正式组织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2)消极型。对正式组织目标具有消极影响,活动未超过法律或规章许可范围。(3)中立型。同正式组织的目标行为没有明显相关关系。(4)破坏型。对组织目标有明显的破坏干扰作用。。五种权力来源:法定权;奖赏权;能够惩罚或建议惩罚而具有强制权;专长权;模范权力。正式职权附属于职位。来自于上级委任。执行主要是依靠组织的规章制度或组织共有行为来强制实施。固定的,有着明确的边界限制。多级性,不同层次等级的职权相互链接,形成完整的权力体系。正式职权特点:上级委任,强制实施,等级式,合法性,稳定性。非正式权力非正式权力特点:(1)权力源于成员共同授予;(2)依靠组织压力及其他非行政权力实施;(3)不具有等级式的层级结构;(4)由非理性和个人情感因素来维持。组织中的权力关系是由其结构所决定的。结构使得某些参与者在信息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获得更多更重要的材料。因此,特定职位的人员任命就建立起了正式职权关系。而通过影响信息和沟通结构,建立起非正式权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