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俄罗斯反腐启示录
自2000年普京首次当选总统时向“金融寡头”宣战算起,俄罗斯反腐历程已有十多年。但时至今日,俄清廉指数仍在世界排名榜垫底。透明国际2012年全球清廉度排行榜上,俄罗斯列133位,与一些以腐败著称的非洲小国为伍。
为此,普京2012年第三次出任总统后不断加大反腐力度,包括前防长在内众多俄高官纷纷因贪腐丑闻落马。铁腕反腐其实是现实的迫切需求,因为腐败已成俄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阻力,如不下定决心,普京强国梦便只能成为空谈。与此同时,俄罗斯十年反腐成败,亦给目前正着力反腐的其它国家以借鉴与启示。
“腐败国情”
路透社今年10月一篇新闻报道称,许多在俄罗斯的西方跨国企业正在考虑退出该国。报道援引一位反贿赂组织官员的话说,西方公司原本将俄罗斯腐败遍地的情况视为机会,毕竟用钱可以打通的关系是很快捷的。但随着俄罗斯官员们的胃口大增,连这些行贿老手也感觉自己吃不消,不少企业放弃在俄罗斯扩张的计划,因为地方行政政策难以预料,甚至有人因行贿数额少而被警告,今后可能无法保证正常的经营秩序。
腐败被很多人比作俄罗斯社会的“癌症”和基本国情。病源是俄罗斯改革时期留下的祸根。
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开始实行大规模体制转型,其中一个核心内容是将原国有企业私有化。在此过程中,一些官僚和经济寡头运用价值低估、暗箱拍卖等种种非法手段,大肆鲸吞国有资产。据俄国家杜马1997年公布的资料,俄罗斯私有化损失总计达9500万亿卢布,。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贪腐群体一夜暴富。
在当下的俄罗斯,很多人都认为,腐败并不是一件令人耻辱的事情,它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部分。俄罗斯列瓦达民意调查中心近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8%的俄罗斯人向国家机关寻求解决问题时曾遭遇过冷遇和刁难;有53%的俄罗斯人承认,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有过贿赂别人的经历。而贪腐蔓延现象在官员之间更是愈演愈烈,俄罗斯80%的官员有不同程度的贪腐行为。俄内务部经济安全和反贪腐总局公布的2011年数据显示,俄官员平均每人受贿30万卢布,。
为治理腐败,早在2002年普京就提出惩治腐败两大措施:一是改革行政机关,二是加强法制,但效果甚微。2007年12月12日,普京对美国《时代》周刊表示:“腐败问题我们解决得不成功,未能控制住局势”。
梅德韦杰夫任总统后,提出更多严厉的反腐措施,并于2010年4月13日签署《反腐败国家战略》与《2010—2011年国家反腐败计划》的总统令。这些都表明,俄罗斯开始从国家发展前途的战略高度对待反腐问题。
普京之路
从去年普京与梅德韦杰夫职务对调后至今,俄罗斯反腐进行得如火如荼。普京先后点燃反腐
“三把火”,强调“没有碰不得的人”,“没有不能触碰的领域”,先后三次出手对官员财产申报严格立法。然而,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却警告称,普京的反腐政策将会威胁其政权稳定。该杂志认为,反腐运动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时不但伤不到人,反而会伤到自己。美国《大西洋月刊》也表示,反腐运动扩大后可能无法控制,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那么,面对众多质疑声,俄罗斯反腐究竟还要不要继续下去?答案是肯定的。
普京在去年上任时就表示,腐败是俄罗斯“传统难题”,但不代表不需要反腐。反腐是一项持久和坚定不移的工作,必须对腐败者加大惩